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1頁/共2頁]
袁術、袁紹的行動他一樣也很憤恚,但是憤恚也冇用,他隻能自保。不過現在,他卻看到了但願。劉備乃人中龍鳳,少年便顯名聲於海內。顛末安定黃巾、征討涼州等多次戰役的曆練,他已經生長為坐擁青、徐的一方諸侯。袁術稱帝之時,更是首倡義兵,以一己之力,掃滅袁術,保護了朝廷莊嚴。
劉虞這平生,已經位極人臣,做到了一個大臣的頂點了。在漢靈帝還在的時候,他就已經官拜太尉、幽州牧,封容丘侯。董卓行廢立後,專秉朝政,以劉虞為宗室重臣,素有清名,遂先拜其為大司馬,進封襄賁侯;冇過一年,又拜劉虞為太傅。太傅此職,並不常設,一旦設置,則是位在三公之上。能夠說,劉虞已經是宦途美滿了。
劉備得了劉虞複書,大喜道:“大事定矣!”遂複召荀彧等來商討。
汝南袁氏,世受漢恩。然袁氏二子,受先帝之荷任,負天下之重望,卻不思圖報,反行逆舉。袁術占有揚、豫,則僭號稱尊;袁紹兼冀、並,則擅立二帝。吾於青州,聞袁術敗亡之際,曾擅歸帝號於袁紹,而其陰受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也。
曹操在南陽與劉表爭奪宛城的時候,劉備也連下調令。先使太史慈率軍攻打泰山郡,又命關羽自壽春出兵沛國,策應陳到。然後又命黃忠率軍潛至薊縣,靜候號令。與此同時,一封來自青州的手劄呈現在了幽州牧劉虞的案頭。
因而袁紹點將聚兵,欲趁此良機再討幽州。
公孫瓚在時,劉虞頗多痛恨。公孫瓚一死,這諸多壓力又滾滾而來。塞外諸胡聞公孫瓚死,無不蠢蠢欲動,欲入關寇掠。劉虞比來就較著感遭到,胡人已經不如之前聽話了。這還不算,公孫瓚敗亡以後,袁紹虎視眈眈,把目光亦投向了幽州。欲占之而後快。前番若不是玄德來援,隻怕本身已經成為袁紹的階下之囚了罷?
“劉公,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不尊天子久矣。先有董卓廢立,後有袁氏僭號。諸侯之間又自相撻伐,凡此各種,不堪列舉。
袁紹占有冀、並,尚未滿足,複圖幽州。伯珪因之而敗亡,士民因之而死傷。此賊不除,幽州不寧,天下難寧也。今南邊騷動又起,諸侯有力北顧。吾欲趁此良機,發兵以伐之。
世人對於兵戈,都不太在行。少有的幾個將領,也紛繁表示情願服從劉備這個熟行的,不然真讓劉虞來帶兵,那可就慘了。因而諸人商討已定,便隻等劉備那邊行動了。
在回絕袁紹的拉攏,誓不做天子以後。劉虞便一向在幽州戰戰兢兢,經心全意的打理著幽州這一畝三分地。他也冇有像劉焉一樣有把幽州傳承給本身的子孫的設法,獨一的兒子劉和也早早就被他派到了天子身邊追陪奉養。他隻想著,在這亂世,在他死去之前,這幽州還是大漢的國土。
願與劉公聯袂,共討袁賊。若得功成,則舉兵西向司隸,迎還天子。到時北方安定,漢室可興也!還請劉公明察深慮之,吾於青州,靜候佳音。”
想到衝動處,劉虞不由心旌搖擺,不能便宜。因而倉促揮筆,寫就一封複書,便喚來擺佈,命其急送至青州。而後又召州中諸臣來商討。州中諸臣正為袁紹圖謀幽州所不安,聞劉虞欲與劉備互援,不由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