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1頁/共3頁]
想了半天,劉備調邴原為民曹處置,任左伯為工曹處置。歇了口氣,又讓人把荀彧給請了來,問道:“文若,我初來青州,便於青州設館招賢,時至本日,複得徐州,而幕府中人越見貧乏。是我德薄而天下英纔不欲為我用焉?”
魏延拜見劉備後,劉備賜其坐,而後問道:“文長懦夫也,何入書院而不參軍?”
徐乾,字偉長,北海劇縣人,專誌於學,聞名北海。與孔融詩唱相和。聞青州有書院,早早便離了北海到臨甾。孔融念念不忘要來書院,徐乾也有一部分功績。
劉備倒是感覺魏延既然跟從本身從戔戔小卒做到了厥後的一方重臣,早就證瞭然他的才氣,戔戔校尉之職,何足道哉。
魏延拜道:“使君但有所命,魏延願效微軀!”
王謙心想本身老矣,家屬的將來還得看王粲,因而不顧年老,辭了劉表,攜了家小一起往青州來了。劉表也不正視他們,客氣的挽留了幾句便放行了。王謙父子到了青州,王粲因蔡邕的啟事順利入了書院。本來籌算要在青州退隱。成果王謙本來就身材不好,又一起顛簸,來青州便大病一場,不過年許便歸天了。王粲守孝以後,感覺父親之逝是因為本身強要來青州導致的,因而便一頭紮在書院中研討學問,暫絕退隱之念。
劉備不曉得這個複陽縣的並且還在書院讀書的魏延是不是本身要找的阿誰魏延,不過既然這個魏延也字文長,那就見上一見吧。因而命人召魏延來見。
劉備與荀彧俱在府中,見了魏延,劉備眼中一亮,不消說了,這麼條威風凜冽的大漢,定是阿誰魏延魏文長。
之前劉備在徐州,令太史慈練習海軍,然後自膠東半島本地岸線繞行至長江口,隨時籌辦作戰。厥後太史慈上報,言第五軍戰力未成,而艦船亦不敷用。恐難以成行。厥後跟著戰事竄改,劉備也把這事給忘了。
劉備大笑一聲,道:“無妨,妥與不當,子義自會報之於我。”
看著荀彧呈上的一冊冊名錄,劉備細細的旁觀著,看看是不是另有本身影象深處熟諳的名字,七看八看,劉備又看到了一個名字。魏延,字文長,南陽郡複陽縣人。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其父王謙,曾為大將軍何進長史。少有才名,受蔡邕賞識,後因亂與父一起往奔荊州,投奔同為山陽高平的老鄉劉表。王謙老病,而王粲又身材孱羸其貎不揚,向來重視儀容風韻的劉表不是很喜好王粲。王粲在荊州待得愁悶,又想起夙來賞識本身的名流蔡邕在青州,聽聞青州有書院,內裡滿是當世大儒。王粲不由心神馳之。因而勸父親搬往青州。
史載魏延第一次出場是以部曲的身份隨劉備入蜀助劉璋安定張魯之亂,到了與劉璋分裂,攻打劉璋時,魏延才因功遷為牙門將軍。這會在青州,未有寸功而得授校尉之職,彆提魏延心中是多歡愉了。心潮起伏的同時,亦誓欲報主公知遇之恩典。
因而劉備任命魏延為校尉,著其往第五軍,與太史慈一道練兵。魏延大喜,再拜而去。荀彧道:“主公,魏文長雄烈,不過觀其年事不過弱冠,甫一相見便命為校尉,是否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