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1頁/共3頁]
劉備完整歇下來後,正想著過幾天太門生的落拓日子。成果朝中又起波瀾了。因為本年鮮卑老是犯境,護烏桓校尉夏育就上奏,說:“鮮卑寇邊,自春以來,三十餘發,請征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有禽滅。”夏育最早在段穎的護羌營,他本就是以軍功起家。見鮮卑老是抄掠邊郡,他早就蠢蠢欲動了。且他熹平三年的時候和鮮卑人乾過一仗,打贏了。因而從自感覺鮮卑人也冇甚麼了不起的。這才上言朝廷。
然後天子讓諸臣商討,把除蝗之事標準化,推行至天下郡縣。至於最大的功臣劉備,本來四府欲征辟他為掾吏,但被他婉拒了,時候未到。劉備顛末沉思熟慮,又和教員籌議過後,最後挑選入了太學。當然,除蝗的詳細條例撰寫,和對一些吏員的培訓還少不了他的參與。倒是劉恪這小子,因為劉備讓功,且本身又弓馬純熟,被選為五官左署郎,今後也是吃皇糧的人了。
周忠天然是對勁洋洋。這麼大的一份政績當然要及時彙報了。天子和大臣還半信半疑的,周忠就拍著胸脯做了包管:“陛下與諸公若不信,儘可遣人察之,便可知我所言非虛。”
煌煌筆墨,有理有據。從武帝的窮兵黷武最後經濟崩潰而悔怨,到鮮卑強大強大的啟事,再到現在國朝的環境不適合出塞耐久用兵。這篇文章,充分辯瞭然蔡邕是一個有政治遠見的官員,而非普通的空談之士。可惜,蔡邕的上奏冇有獲得天子的承認,也是以獲咎了王甫等既得好處者,從而埋下了他今後悲劇產生的導火索。
最後天子還是派人去檢察了,不是不信,而是這事乾係比較嚴峻,還是目睹為實的好。天子使者一個個村的去看,看完了,回報天子,也是衝動得不得了,說這事是真的,蝗蟲現在在洛陽縣四周村落裡根基都看不到啦。
一個村一個村的做事情,先壓服,再察看地形,然後教誨百姓如安在淩晨早晨捕殺蝗蟲,如何翻開地盤對巢穴火燒水澆,如何填平凹地…
洛陽城外,長長的堤壟上,無數農夫揮動著鋤頭在挖土。百姓就是實在,劉備讓他們挖半尺就夠了,他們恐怕蝗蟲藏得太深,一個個的矯飾力量,翻出來的泥土足足一尺不足。
天子一剛強,誰也攔不住,遂遣護烏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又拜田晏為破鮮卑中郎將,使出雲中,而匈奴中郎將臧旻則率南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出出雁門。三路雄師,各將萬騎,出塞二千餘裡。鮮卑一代英主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眾迎戰。成果全軍大敗,喪其節傳輜重,三路主將一起倉促南逃,比及了安然處所一看,身邊都隻稀有十騎保護了。然後在邊郡豎起將旗,收攏殘軍。最後統計了一下,滅亡數字高達七八成。冇返來的,哪怕是受傷的,隻要在草原上,就是想逃也逃不了,重傷的要麼被野獸吃了,要麼被砍了;重傷的,都被抓歸去當俘虜了。
因而劉備等人一個村一個村的跑,冇多久,就變得又黑又瘦。盧敏和周君吉,黃奎也是如此。隻要劉恪小老虎似的精力無窮,一點也冇變型。周君吉是周忠之子,黃奎則是黃琬之子。好吧,劉備也想不到喝碗茶喝出兩個高官之子。當然,黃琬遭黨禁,目前還在家裡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