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1頁/共3頁]
袁紹到了渤海,不思報國恨家仇,卻打起了冀州的主張,逼迫韓馥,奪其基業;袁術到了南陽,差遣孫堅先殺荊州刺史,後殺南陽太守,自此兼併南陽。而後更是先攻豫州,後襲揚州。厥後袁術更是稱帝了。這兩兄弟,的確就是天下禍亂的本源。
士燮聞之,道:“既然如此,便承了劉備美意。汝等這便各還本郡,提調兵馬,讓天下諸侯看看。吾交州雖小,卻也不是毫無抵擋之力。”
漢靈帝時,天下固然亂象紛繁,但是作為統治階層中的一員,他們過得還算幸運。現在卻不一樣。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盜匪賊寇多如牛毛,很多時候,他們連根基的餬口、乃至生命安然都保障不了。就更不消說淺顯的百姓了。
其他兄弟三個見老邁開了口,因而紛繁應諾稱是。
他們冇給大漢帶來一絲一毫的好處,卻接連著粉碎大漢的氣運!袁氏如此做,是本身想當天子!
興平七年,也是西曆200年,本來汗青上的很多大事比如馳名的衣帶詔、官渡之戰、孫策去世等等都在這一年發作。
交州是士家的根基盤,在這裡,士壹混得風聲水起。交州刺史朱符被交州土著給殺了以後,州郡大亂,處所守令一時民氣惶惑乃至於有棄官而逃者。就在這個時候,士壹被任命為合浦太守直到本日。
就在這一全部階層的極大部分都在自我思疑和否定的時候,劉備及時給他們送來了一個活靶子。袁紹和袁氏,很無辜的變成了背鍋俠。
現在,這一年的春三月,一樣產生了讓天下人震驚的事件。三月,劉備公佈《討袁紹檄》,文中曆數袁紹數罪,指責其袁氏滿門,代出三公,世受漢恩,卻不思報。黃巾禍亂天下,袁紹與袁術閒居家中,坐擁聲價;先帝駕崩,謀誅閹宦不成,反累大將軍何進身故,又勾連董卓入京,驚擾鑾駕,反叛朝廷;董卓無道,妄行廢立,袁紹與袁術卻遠遁而去,棄親眷族人於死地而不顧;討董不成,又逐韓馥,奪人基業;袁術在揚,僭號稱尊……一條條一例例,把袁氏和袁紹都罵了一遍。把袁紹更是塑形成了一個冷血無情又才氣低下還枉顧仁義品德的一小我。隻差冇明著說大漢的天下變成如許,就是因為你袁家、袁紹和袁術引發的了。
士壹得了信,從交州一起風塵仆仆趕到洛陽的時候,丁宮的司徒位置還冇坐熱,便已經丟了。冇多久,又是董卓反叛,士壹一看,這都城居,大不易啊。內裡太亂了,我還是回故鄉吧。因而便又一起逃奔回到了交州。
厥後丁宮升任司徒,公然冇有健忘本身的信譽,立馬就征召士壹。隻是大漢的三公實在是傷害,純粹就是為天子背黑鍋的存在。日蝕、月蝕、大旱大澇、地動、隕石等等奇特事件,為了製止百姓民氣惶惑,隻好讓三公引咎辭職。因為天子是不成能有錯的,那麼錯的便隻能是三公了。是三公失德,幫手天子出了不對,以是上天賦會大怒警示……
究竟就是如此。千年以後,尚且有人還在不斷的會商如果董卓不進京、如果袁氏不離京會如何如何;如果袁氏兄弟不分炊會如何如何;更不消說當事人還活著的現在了。被劉備一指導,大師就奔著“假定”去考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