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皇劉備 - 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

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1頁/共3頁]

諸事已畢,到了年底,青、徐二州以及遼東諸郡的上計也開端了。所謂上計,即由處所行政長官按期向下級呈上計文書,陳述處所管理狀況。縣令善於年關將該縣戶口、墾田、錢穀、刑獄狀況等,體例為計簿,呈送郡國。按照屬縣的計簿,郡守國相再體例郡的計簿,上報朝廷。朝廷據此評定處所行政長官的政績。

治下承平無事,劉備天然也是臉上有光,笑盈盈的奏道:“臣豈能獨居功?此天佑大漢也。是臣之福,亦陛下之福也。”

編撰《漢紀》,這是曆代天子的武功,天子又豈有不肯之理。見了楊彪所奏,自無不允。劉備也是大開便利之門,要人給人,要物給物。楊彪便高歡暢興的搬到書院和一眾大儒修史去了。和劉備爭權奪利勞心費心不說,還壓根就不是劉備敵手。而修史倒是一個妥妥的能青史留史的事情。楊彪表情鎮靜也是應當的。

劉備一邊邁步走向母親的房間,一邊擺手笑道:“無妨,活潑些好。”

洗漱過後,劉備出了臥房,孩子們便排成一排,來向自家父親存候。劉備笑道:“向祖母存候冇有?”

上計一事,美滿結束,大師都開高興心的,給諸郡官員下了升、賞、降、罰的考語,然後就向天子報喜去了。青、徐二州如此氣象,的確就是複興有望。天子看了,也是心中愉悅,對劉備道:“全賴大將軍之力,青、徐百姓有福矣。”

《漢記》是一部光輝的紀傳體史乘,記錄了上自光武帝,下至孝靈天子的一段汗青。漢明帝劉莊在位時,命班固等大臣共撰《世祖本紀》,這是《漢紀》的發源,厥後曆代都有大臣受命修撰。在漢安帝時,這些史料被合編一起,始名《漢紀》,此時修史地點也從當初的蘭台遷徙至南宮東觀,所今後代又稱之為《東觀漢紀》。這是東漢朝廷的官修史,曾廣為傳播,魏晉諸人修史,多援引其史料。可惜的是,此中很多貴重的質料,因戰亂而被毀。

孝靈天子在位時,大臣馬日磾、蔡邕、盧植和楊彪、韓說等人都曾受命編修《漢紀》。現在馬日磾與韓說俱亡,楊彪與劉備一番深談以後,也完整放下統統,決定與劉備聯袂合作。他升任太傅以後,與劉備一道同列上公之位。以他的聲望資格,朝會之際,班首就是他了。固然冇有實權,但也算宦途美滿再無遺憾。以是便又把《漢紀》一事,給提了出來。

天子一一許之。到這個時候,大師恍然大悟,楊彪這是籌算與劉備合流了。盧植得聞,去信劉備,責之道:“吾與汝有親,豈能同居三公之位?”因而上表請辭司空之位,朝廷屢封,盧植屢辭,最後見盧植執意不肯受,遂拜士孫瑞為司空,命盧植為衛尉。

因而,接下來,連續串的變動,就讓朝臣們目炫狼籍了。周忠為太尉,司空張喜轉司徒。楊彪又奏幽州刺史盧植,夙來忠貞為國,鎮守遼東有功,請拜盧植為司空;劉備又表黃門侍郎鐘繇為幽州刺史……

漢靈帝今後,天下大亂,朝廷對處所的節製大為減弱,根基上也壓根冇有人派吏到朝廷去彙報事情了。諸侯們盤據處所,擅改稅製,肆意妄為,早就把地盤上的人丁賦稅當作自家之物,那裡還把朝廷放在眼裡。就是像劉備如許的心存漢室的臣子,也因為實際環璄的啟事,不成能向朝廷上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