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皇劉備 - 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

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1頁/共2頁]

有人看到劉備府中氣象,心中暗歎。劉備能順利封王,得益於他姓劉。但將來是否能夠再上一步,那就真不好說了。現在朝中很多人隻是把大漢的但願依托在劉備身上罷了。對劉備的希冀不過是一個良臣、最多是一個幫手帝王複興的賢王。但想讓劉備成為天子,前麵一片波折,阻力重重。反對的,不但僅會是宗室諸侯王,還會有朝廷大臣和天下士人。畢竟天子未曾失德,而天下也逐步安好。天子也不是無子,無緣無端的就換天子,憑甚麼?

第二日,百官皆前來,拜見劉備。劉備因而在府中,大罷宴席,以宴群臣。劉備封王,麾下文武最為最歡暢。很多人喝得酩酊酣醉。

楊奉之亂後,劉備與太傅楊彪達成和談,兩邊溫馨了很多。但諸臣還是感覺不敷。不過他們跟從著天子在長安時,運氣多舛,很多有才氣的都被董卓給殺了,然後各種戰亂,老去的、病逝的、餓死的,不計其數。能到青州的,也是寥寥無幾了,以是仰仗他們的權勢,也冇法和劉備爭鬥。但心中的愁悶可想而知。

楊彪看了聖旨以後,也冇多想,因而便上了一封奏書,內裡發起增大將軍劉備封邑五千戶。成果這奏書被天子給打返來了。楊彪心想這還不對勁?天下人丁殘落如此,能增封五千戶,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萬戶侯啦。還要如何?

太傅楊彪在府中,忽聞天子使者至,出府迎之,然後接旨。天子在聖旨上說大將軍劉備功勞卓著,當受大封,但願太傅能夠提出公道建議。然後率先上奏以聞。

天子收到聖旨,問對群臣。群臣皆曰可。因而便命光祿勳擇日拜劉備為中山王。劉備聞信,上表固辭之。言辭誠心,動人肺腑。如此再三,天子不準,劉備遂受命。

中山王劉稚,熹平三年即王位,興平五年薨,無子,諡節。因當時天子另有兩個,而劉備與袁紹還在兵戈,當時也冇人管這事。現在冀州已經安定,但是中山節王冇有後嗣,便隻好便宜了劉備了。

楊彪與諸臣籌議來籌議去,得,彆再耽擱了,天子都冇定見,我們磨蹭個甚麼呀。都是他們姓劉的自家事。因而楊彪想了想,便上書天子,說因中山王劉稚薨後無子,國將除,請封大將軍劉備為中山王。大將軍執掌朝政,天下元戎,討平背叛,光複漢土,於國有大功,當裂土以封,自古功必賞、過必罰,同於江山。伏惟陛下明察之。

在中山靖王劉勝的後嗣落空中山王爵位二百多年以後的明天,他的後嗣子孫劉備,又重新成為了中山王。

因為曹操那是擺瞭然要另起爐灶,一步步的逼迫漢室想要篡奪江山。而劉備卻分歧,他固然也是在另起爐灶,但他是宗室,天然就有著精確性。當年天下大亂,兩帝並立、諸侯相爭的時候,他麾下的文武與百姓,是把他當作了將來獨一的但願的。而劉備這些年的表示,也向來冇有孤負他們的希冀。地盤越打越大,兵馬越打越多,戶籍在冊人數爆炸式增加,社會漸趨穩定,農業出產在規複,經濟在生長……以是劉備封王,他們滿心等候,感覺這是劉備應當獲得的封賞。至於將來,如果劉備能夠當天子,他們天然感覺也很不錯。那樣的話,他們就是漢室三興的建國功臣,而漢王朝還是阿誰劉姓的漢王朝,冇有改朝換代,江山也冇有落入異姓之手,又有甚麼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