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皇劉備 - 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

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1頁/共3頁]

這麼好的事情,諸王又如何會反應,趕緊拜下,感激大將軍恩德。劉備又扔出一個超等引誘來:“朝廷與烏桓諸部的傳統友情向來長遠。自建武年間至今,已近二百載矣。吾欲奏請天子,世代冊封爾等後嗣為王,替朝廷牧守邊地,與國同休!”

蹋頓等大喜,又趕緊伏下身軀來謝恩。有了這條保障,那麼隻要漢王朝不滅亡,他們子子孫孫便能夠一向享儘繁華繁華了。當然,邊地的王實在也挺慘痛的。因而劉備又奉告他們,現在能夠在臨甾、將來在京師,給他們修宅院。無事便能夠來住,享用中原王朝的繁華。今後他們的子孫,能夠來書院讀書、退隱。蹋頓等人的確是要歡樂不過來了。要曉得,護烏桓校尉從設立以來,便是以監督烏桓部落為首要目標而存在的。監督烏桓部使其不得與匈奴、鮮卑等私通,並賣力犒賞、質子、互市等事件。彆的,每個部落隻能在哪個範圍裡活動,每年烏桓大人在那裡上貢、覲見,都是規定好了的。現在劉備言下之意,倒是籌辦賜宅給他們,準予他們入城定居了,如此最好不過。

第二日,劉備在府中訪問了蹋頓等人。他召蹋頓等來,隻想處理兩個題目,一個是全麵放開與烏桓所部互市的題目。烏桓人在這幾年中,非常端方,既然馴化得差未幾了,他也天然是不吝犒賞。歸正汗青上的這些烏桓人,也會在幾年以後全數徙居中國,完整漢化。倒不如由本身來提進步行漢化事情。第二個就是與烏桓一道聯袂抗擊鮮卑的題目。自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等降漢內遷以來。塞內烏桓便常常隨護烏桓校尉交戰、攻打塞外胡人;而塞外烏桓則又常常跟從鮮卑攻打漢人。固然塞內烏桓偶然候也會幾次,但團體上來講,還是服從漢人的號令居多。有這麼個傳統在,劉備信賴以本身供應的優惠,絕對會把塞內烏桓死死的捆綁在漢人的戰車之上。

難樓一想也是。去了性命之憂,這才心中稍定。沿途觀山賞水,一起到了臨甾。臨甾城,曾號稱天下五多數會。臨甾自太公薑尚被封於齊,定都於此以來,一向到現在,一千多年以來皆是曆代齊王的都城地點地。桑麻遍野,又富漁鹽之利,工貿易極其發財。烏桓諸部大人一進臨甾,就被這裡的繁華迷了眼。

現在烏桓日子難過,既然劉備許下如此多的利好,那麼完整投奔劉備又有何妨。總比投奔鮮卑要來得好吧。去了鮮卑,了局難料不說,關頭是漢人如果不與本身互市了,到時又還是要打生打死。何必呢?現在本身甚麼都不消管,隻用幫漢人放牧就能夠獲得本身所需求的統統,何樂而不為?

幸虧這幾年,與漢人的乾係獲得了大大的改良。因為漢人攻滅高句麗,獲得了大塊的地盤,經略遼東時便招募了很多烏桓兒郎去。在減少了烏桓部落的承擔的同時,又與烏桓諸部互市,大肆采辦烏桓的牛、馬、羊,並供應食鹽、茶葉、陶成品及絹帛等商品。極大的豐富了烏桓部落的餬口。隻是可惜的是,漢人對鐵器仍然是限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