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廢立之事(三)[第1頁/共3頁]
曹操枉殺數人,悔之無及,沉默很久,乃垂淚泣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因而清算行囊,連夜而走。
待曹操定下心神,再一看,不由大呼一聲:“苦也!”手中長劍掉在地上,一臉悔怨不及。卻本來呂家子縛了一頭豬欲宰之待客,那裡是要縛曹操而殺之。
幸虧何太後在被廢之前,下詔令劉恪為北宮衛士令,引兵保護宮室,劉恪受命宿衛宮掖,寸步不離永安宮擺佈。而董卓亦不欲再使本身成為眾矢之的,又忙於安撫拉攏士人,剛好此時又產生一件大事,因而董卓的目光臨時被移開。
董卓既秉朝政,便又把目光放在了太後及廢帝弘農王身上,作為一名縱橫疆場多年的統帥,心慈手軟不是他所需求的,斬草除根才合他的情意。更何況他底子就不把劉氏放在眼裡,不然也不會說出劉氏就算斷子絕孫也冇甚麼大不了的如許大逆不道的話來了(劉氏種不敷複遺)。
董卓此次胃口大得驚人,不但廢天子,還連帶太後也一塊廢了。他如許一說,群臣莫敢言。因而玄月十五,廢天子為弘農王。陳留王劉協即天子位,是年九歲,遷皇太後於永安宮。大赦天下,改元永漢。
這麼一個繁華繁華地點,早就讓董卓及麾下迷亂在此中不能自拔。因而乃縱兵為亂。洛陽城中大戶家中金帛財產,家家殷積,西州之兵突入府第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苦主讚揚無門,因而情麵崩恐,不保朝夕。
劉備於驛中得信,欣然若失。汗青的車輪還是,他並冇有竄改甚麼。是他太矯情嗎?如果早早結合大兵反對董卓,如何?但是,那個又會信賴董卓會廢帝?那個又情願看著他成為一方權臣?有一個董卓就已經夠鬨騰的了,大漢不能再呈現第二個董卓……
董卓嗜酒放縱,屢宿宮中,禍害宮女,何太後和天子畏其淫威,不敢言語,幸虧劉恪奉劉備之令,死命保護帝室,不然靈帝帝姬萬年公主,隻怕都要蒙受董卓毒手……
出旋門關,路過成皋,乃至故交呂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俱在。見阿父故交至,乃備賓主禮。曹操沐浴用茶畢,不見仆人,乃出院視之。時天氣已暮,月隱星沉,西風漸涼。曹操思及自靈帝駕崩後之事。既怒董卓之霸道,又恨公卿之沉默。
董卓環顧朝堂,大感對勁,感覺如許的朝堂,纔是他需求的朝堂,如許的百官,纔是他需求的百官。因而十一月癸酉,董卓自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又封董母為池陽君。而後拜司徒黃琬為太尉,司空楊彪為司徒,光祿勳荀爽為司空。
他又何曾想到,袁隗為太傅,百官多為袁氏門下,袁紹不欲與劉備合力。諸公又豈能不知?再者,經何進之亂,京師血流成河。諸公銳氣已喪,隻圖明哲保身矣。
劉備、袁紹、曹操、盧植皆走,朝中再無雜音。董卓複議廢立之事。乃曰:“太後逼迫永樂太後,令以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敬之節。天子幼質,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文籍,僉覺得善。今太後宜如太甲,天子宜如昌邑。陳留王仁孝,宜即天子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