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絕處逢生[第2頁/共2頁]
趙文華向前傾了傾身材,豎直了耳朵,全神灌輸的等著嚴世蕃記往下說。
嚴嵩聽完嚴世蕃的批評後,皺著的眉頭微微伸展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總之,天人感到學說普通都是說天子的。
“楊繼盛的這篇《十不成,五謬》讓他披上了不畏強權、肝膽為國的光輝形象,但是細品此奏,嗬嗬,這就是一個典範的愛民賊奏疏,一個典範的背麵課本,一個典範的自誇愛國,實則誤國殃民的典範奏本!”
“爹所言極是,兒子知錯了。”
“另有他的二不成,以堂堂中國,與之互市,冠履倒置......這是甚麼意義?我堂堂大國莫非就不能跟小部落互市了?隻要門當戶對才氣做買賣嗎?扯淡,莫非說我錢多,就不能跟錢少的人做買賣了?!我朝與周邊從屬小國的朝貢貿易,自太祖期間就連綿不竭,何差韃靼一個不落。也就隻要楊繼盛這類自發得是的傻吊纔會有這類設法!”
嚴世蕃接著又提了楊繼盛的另一個奏疏,一樣嗤之以鼻,調侃楊繼盛亂花天人感到實際。
“楊繼盛的這《十不成,五謬》,乍一聽很有事理,但是細心品品,一條比一條荒誕,一條比一條好笑,足見楊繼盛這傻吊愛民賊。我就隨便舉幾條,比如說他的一不成,楊繼盛說互市是和親的彆稱,俺答逆賊踩踏我朝天子陵墓,殛斃我國老百姓,這是天大的仇恨,而我們豈能和他互市......這個傻吊,他連‘互市’和‘和親’的觀點都冇有搞清楚,一派胡言亂語。和親是用姻親、血緣穩固乾係,而互市不過是政治互信的根本上的貿易罷了。”
嚴世蕃對楊繼盛的著名奏疏嗤之以鼻,一邊點評,一邊點頭恥笑不已。
趙文華聽了嚴世蕃的批評,不由跟著的點了點頭,之前還冇太重視,現在聽嚴世蕃這麼一說,再品一品,彷彿確切是如許啊,楊繼盛的這篇奏疏,確切言過實在了,他的建媾和設法過分火了,太不實在際了。
天人感到實際源於《尚書?洪範》,是中國當代一種陳腐的思惟,到了漢朝後垂垂成了孔教的神學術語。天人感到學說以為,天和人是相通、相互感到的,天無能預人事,人亦能感到上天。前人以為如果天子不仁不義,違背了天意,那麼上天就會降下災異對天子停止怒斥和警告;而如果政通人和的話,上天就會降下吉祥以鼓勵,比如甚麼麒麟、鳳凰、多頭的稻穗等等。
“楊繼盛另有一篇奏疏,那是他任山東諸城知縣時彈劾本地知府張大年的,此中一條主張竟然是‘是歲大旱,顆粒無收,乃天罰知府主政之過也’......這黑鍋扣的,都趕上聖上的報酬了,的確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