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世道人心(四)[第1頁/共2頁]
君臣議論至深夜,終究仍然冇有得出一個結論。
所謂與民爭利竟然已經到了這類境地。
以他海塗種棉首提者的身份或許還會撈得個一官半職。
弘治天子固然是聖明君王,可那也是君王。
到了當時情勢比人強,再想把局勢翻過來就幾近不成能了。
但是向誰控告呢?此次管他要海塗棉花蒔植技術的但是全天下最高貴的男人,難不成謝慎還能一氣之下跑到京師去處天子哭訴?亦或者是在奏疏中和天子還價還價?
這邊傳旨的寺人來到謝慎府上,謝慎天然惶恐的趕到院子中接旨。
恰是安然感的缺失和不肯定性讓臣子感覺君威難測。
人生活著,不快意之事十有八九,這一點即便高貴如天子也不能竄改。
唉,都道伴君如伴虎,他這才和天子打了一次交道,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深意。
......
......
固然眼下隻是在東南本地灘塗推行,但謝慎信賴假以光陰朝廷必然會設置呼應的機構來統辦棉花蒔植采摘等事件。
海塗蒔植棉花的技術一旦推行開來謝慎在餘姚的棉花蒔植便冇有了上風。
呃,不過謝慎彷彿也確切不是官身,也算是情有可原吧。
君威難測,君恩亦難測。
故而即便謝慎冇有從這封奏疏中獲得麵上的好處,也會在天子心目中留下位置,不算太虧了。
謝慎訕訕一笑道:“方纔小生所寫奏疏遺漏了一條,特地趕來補上。”
欺君但是要掉腦袋的,謝慎可不想應戰弘治這位仁君的底線,還是從了吧。
還好那傳旨的寺人分開了冇多久,謝慎趕緊奔向老友王守文的家中。
謝慎將奏疏慎重遞給了傳旨寺人,心口懸著的一塊石頭纔算落地。
弘治天子的意義是創辦一個近似於織造局的機構監督總領東南各地棉花蒔植,但是首輔徐溥和次輔劉健都死力反對。
謝慎要號令,謝慎要控告......
不曉得二人聽到恩旨後會作何感觸?
謝慎這便去到王守文的書房要來筆墨,重新寫了一份奏疏。
謝慎連連點頭道:“冇有難處,絕對冇有難處。小生這便去寫。”
此中龐大的好處弘治天子一看便知,必將對謝慎賞識有加。
根據謝慎的判定凡是掙錢的買賣朝廷多會插上一腳。
謝慎把恩旨收好供奉在香案上,思忖著接下來的籌算。
那麼何不在弘治天子作出決定前就提出這個建議呢?
謝慎聽的一楞,這算是哪般,大明天子要跟他搶海塗種棉的專利了?
那傳旨寺人傳完旨意揚長而去,望著馬蹄揚起的滾滾黃塵,謝慎苦笑道:“守文兄,人算不如天年啊。”
怪不得弘治天子定奪如此雷厲,本來是存了這個心機......
當明君難,當一個忠臣環抱的明君更難。
......
那傳旨寺人一推手錶示謝慎不必再跟,大搖大擺的去了。
弘治天子內心究竟如何想謝慎並不曉得,故而他不想去做自覺標嘗試。
他傳了這麼多次聖旨,可還冇見過哪個大臣像謝慎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