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假途滅虢[第3頁/共4頁]
曹家確切專注內政,結壯了很長一段時候了,也該到動動大兵的時候啦。
世人會商的時候,是勳也在揣摩啊,該當如何進言纔好呢?要說他真正的計謀才氣,比起荀攸、郭嘉來,那真是六合之遠,此前常常道中,彷彿智謀無雙,全都是靠著熟諳汗青而開的金手指。題目目前這袁氏兄弟相爭,固然貌似是本來汗青的翻版,但要細心一想,實在全然分歧啊。
但是在這條時候線上,袁紹官渡以後另有林慮,林慮以後另有修仁,一敗再敗,把四州給丟得光剩下半個幽州了,以是被迫認慫,向朝廷表示臣服。以是袁氏兄弟相爭,才都來向朝廷討要說法。但是挑選題擺在這兒了,又該如何做答呢?
劉曄表示反對,雲:“不然。今助尚而攻譚,譚受夾攻,必滅之速也,則尚無損,朝廷雖得涿郡,何雲得全幽耶?當助譚而攻尚,假途於譚,設譚不從,則並擊之,譚若相從,待滅尚後,一匹夫可擒也。其兄弟既敗,則幽州膏腴之地,儘入我手,袁熙、高幹乃可傳檄而定。”
當然,這一年多以來,大仗冇有,小仗不竭,就連曹操,他也是剛出征返回的許都。曹孟德是個坐不住的性子,特彆在軍中絕對自在,在朝堂上卻總不免掣肘,不能真正肆意而為,以是逮著機遇,他便要離京去轉悠個一兩圈兒。這回動兵始於去歲秋後,曹操做了一件很分歧適自家身份的事兒——親率雄師東征,去打一家小小的海賊。
劉曄還冇有開口,處置徐奕先代他答覆了:“我軍眾而袁軍寡,況又二分。今將一部屯守後路,雄師繼前,則譚何故撓也?”以朝廷的兵力,充足保障後路啦,不怕袁譚俄然翻臉啊。
出兵幽州,完整平滅袁氏,乃是曹氏個人的既定目標——不過除了是勳以外,冇人推測袁紹那麼快就掛,袁氏兄弟轉刹時便會兵戈相向;而即便是勳,畢竟汗青已被必然程度上竄改了,他也不敢對彆人的壽命打包票,以是乾脆閉口不言。? ..
“江南且非論也,吾少年時居樂浪,即乘舟而返北海。若得一舟師,載兵、護糧,自登州發,數白天便可抵遼東、樂浪也,勃海雖廣,不過彭蠡……”你感覺渤海大嗎?真如果有一支艦隊橫行此中,那也就跟本地湖冇啥辨彆——“自右北平而至遼西,山海之間,門路絕狹,又有烏丸遮道,人莫不覺得險途。如有舟師,則那邊不成登岸耶?何險之有?朝廷若偶然遼東則罷,如成心乎東北,甚而複武帝之朝鮮四郡,則舟師必不成少也!”
曹操是在登州過的年,然後才奏凱而還。返來還結壯不到兩個月,俄然有動靜傳來:袁紹掛了。因而他倉猝調集群臣商討,說袁家兩個小子都上奏要求擔當袁紹的爵位和幽州牧之職,並且要求朝廷出兵助討背叛——我們是幫誰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