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外禦其侮[第1頁/共4頁]
馬超定睛一瞧,此人非他,恰是吳懿遣來的使者,姓王名甫字國山,廣漢郪人也,官至侍中。
馬岱建議,我們從速掉頭,殺開一條血路,返回下辨去吧。當即有人站出來表示反對:“不成,魏人既循散關故道來,必斷武都南下路,即返下辨,吾軍與成都聲氣不通,直死地也,安可久守?”
馬孟起聞言大喜,因而依計而行,倉促約見趙雲。兩軍陣前,他對趙子龍說:“適報魏賊南下,自散關故道入。已薄我之背也。今子龍不放吾入漢,則吾軍前無所據,退無所依,必為魏人所破。雖各保其主。二劉皆先帝苗殷,吾等所部亦皆大漢忠勇之士,子龍乃忍見忠骨埋於荒漠,國度顛覆期近乎?雖死,亦何臉孔往見先帝於地下耶?”
但是趙雲對於守住漢中還是很有信心的。一是因為才得著將近二萬馬家軍互助,二是預感曹軍來得倉促,糧草物質並未補給得上,隻要恪守各城,熬過最艱苦的一個月時候,對方很能夠被迫糧儘退兵——“所慮者,石泉若失,若赤阪亦不能阻敵,則賊可自荊州以沔水運糧,再相持月餘。田間穀熟,彼或無糧運之憂也。”
曹魏方麵,鎮西將軍張合率領雍涼聯軍一萬五千,自散關故道而南。這是超越秦嶺的最西側一條孔道,後代與褒斜道相通,改稱“散關褒斜道”。孔道的起點就是散關,因故道水(嘉陵江的上源東支流)出散關之南,秦在此設故道縣,故得“散關故道”之名。
趙雲心說這倒也在道理當中:一則馬超所部本來數量就比本身目前所掌的兵馬要多,二來論及昔日名位(先不管吳懿加封他的驃騎將軍,以及劉封纔派人許了本身的衛將軍),馬孟起本在本身之上。並且馬超先小人後君子,把話說在前頭,也讓趙雲對他的觀感又晉升了幾分。當下就頓時拱手見禮:“雲自當附將軍驥尾,唯將軍之命是聽。”
隻聽“噹啷啷”聲響,馬家軍眾將直接都把腰間的環首刀給抽出來了,半數一擁而上,逼住了趙雲,半數攔住了身邊的漢中將。隨即馬超命令,說趙雲黨同篡僭,恐有叛反投魏之意,搶先囚禁起來——因而即將手足無措的趙子龍抹肩頭、攏二背,繩捆索綁,押將下去。然後馬超再說一遍:“從成都新主者可左,從劉封者右。”當即“呼啦”一聲,八成將校全都奔了左邊,光剩下四五小我愣在本地,不知如何棄取——此中天然也包含了廖淳。
趙雲心說我要真放你出去,比及魏軍退後,還如何“可再商討”啊,你必定要兼併我部,推戴劉禪的。不過目前誰當天子事小,若被魏人突入漢中,國度顛覆期近,那纔是最可駭的……
王甫反半數回下辨去。他說現在二劉之爭尚未閉幕,南邊還在廝殺,而漢中空虛,隻要抵擋之功。難有還手之力,故此魏軍從散關故道而來,很能夠就此在武都郡南部站穩了腳根。到時候身後有這一支魏軍,北方還要麵對曹魏涼州方麵的兵馬,下辨就是一片死地啊——“為今之計。將軍當急入漢中,固其防備,或與魏人周旋。但漢中不失,魏軍不敢繼向南也,待劉封殄滅,國勢稍安,再請大將軍以百戰之卒北上,擯除魏人,國度或可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