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魏文魁 - 第四章、海東來去
翻页 夜间

第四章、海東來去[第1頁/共3頁]

是峻微微皺眉,彷彿聽不大懂是勳的話。因而是勳掰開揉碎了跟他解釋:“世家如二袁者,因逆潮流,而終顛覆,諸曹夏侯,乘勢而起。大亂而至大定,其間骨殖累累,前人之歿,乃為先人之基——周朝八百諸侯,其天孫公子,本日安在?劉氏之祖,不過沛上農夫,各郡顯姓,昔日何為?”

“海東一來去,曠僻不成臨。茫茫失方麵,地痞如凝陰。萬裡無涯際,六合互浮沉。潮波有盈縮,雰埃消中宸。盈如勇者進,縮如駑者逡。但求好風起,助吾上青雲!”

他前一世就非常敬慕蘇軾《念奴驕.大江東去》詞中所設想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形象,感覺夠潮、夠派,士之蕭灑,無過如是也。蘇詞本詠周瑜,後代乃誤覺得諸葛亮,因而文藝作品中道袍、綸巾。手搖鵝毛大扇的孔明形象便此成型。實在這年代還冇有綸巾,更彆說道袍了。至於羽扇……誰會一年到頭都拿把扇子在手裡裝b啊。端莊把扇子不當扇子使,將之跟快意、麈尾普通都當擺poss道具,那還是魏晉期間的清談家風采。

一則,是勳無旨越境,當然以自幽而平,更不涉彆州為好,走南路卻有能夠要更踏足瀛、青、登三州——這年代海船的續航才氣有限,途中不成能不泊岸啊。何況在是勳的關照下,近年來幽州海商跑遼東和樂浪的日趨增加——因為操縱貿易好處,能夠更好地加強僻懸海東的平州各郡與中原之間的聯絡,進步向心力——對北路航路也更加熟稔,故此,終究還是商定經遼東前去樂浪。

是峻大喜——我終究要有七哥劈麵相贈的作品了,今後拿出去顯擺,另有誰敢瞧不起我?倉猝躬身聆聽。就見是勳轉過甚去,望著海上,目光中透暴露一絲莫名以是的衝動,緩緩吟誦道:

以是這話題也就隨口一說,很快便揭疇昔了,是勳又問是峻:“子高,昔丞相伐海東,道經昌黎碣石山,曾登山觀海,賦詩詠誌,卿可記否?”是峻說小弟當然記得——固然並未從征,也無詩才,但天下聞名的詩文,我還是熱情彙集和背誦的——當下即曼聲吟道:

建安十一年夏末,三艘海船自泉州解纜,劈波斬浪,直放遼東。恰是氣候惱人之時,西風漸起,船帆低垂,航速非常迅捷——當然是僅就這期間而論。是儀固然並非冇有乘坐過海船,畢竟年事大了,除了風平浪靜之時偶爾登上船麵來呼吸一下新奇氛圍,散散心外,大多數時候都窩在艙中。或讀書。或假寐。是勳、是峻兩兄弟倒是經常並肩扶舷。瞭望海上浩大之色,便覺氣味鎮靜,氣度亦大顯開闊也。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漢光輝,若出其裡。幸乃至哉,歌以詠誌。”

這首詩前半段是抄的唐朝張說的《入海》詩第一首,原作為:“乘桴入南海,海曠不成臨。茫茫失方麵,地痞如凝陰。雲山相出冇,六合互浮沉。萬裡無涯際,雲何測廣深。潮波自盈縮,安得會謙虛。”描述大海之浩大無邊、蒼茫難測。中間添上幾句,以言潮流的漲落(盈縮)與人生不異,隻要勇者纔敢奮進,怯懦者必定望汪洋而卻步,終究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