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漢語拚音[第1頁/共4頁]
是勳曾經一度想要“發明”標點標記——這在穿越文裡常見啊——但是此世的口語實在和書麵說話還並冇有拉開充足的間隔,語音也較兩千年後的淺顯話要龐大很多,漢語天生有一種音樂感。再共同各種語助詞、語氣詞,實在絕大多數環境下不必標點,也不產生太大歧義,標點標記感化真冇有先人想的那麼大。頂多也就逗號和句號有效吧,但是點逗……前人早就會啊。
天下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產生在宋朝,沈括《夢溪筆談》中曾經記錄過,有個叫畢昇的發明過泥活字。那段話是勳大抵還能背得下來:“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鬆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
南線的戰事就此告一段落。曹操給陳登增加了兩千兵馬,然後即率部返回許都。這時候徐州北部的戰役也完整結束了,因為官渡之敗,袁譚被迫撤了開陽之圍,退回青州。臧霸率軍光複了全部琅邪郡——劉備就算返來,他也冇地兒呆了。
曹操南征袁術、劉備,以夏侯淵為前鋒,直指壽春。袁術本覺得官渡對峙,半年難決,故而聽信了劉備的煽動,自合肥起兵,下成德,圍壽春,誰猜想劉馥守備壽春還不到一個月,曹操的援兵就到了。因而袁術大驚之下,臨陣而走,逃回合肥,劉備知其人不成依托,遂率部南下廬江,欲與孫策相照應。
在他想來,以曹淼的性子,倘若孤身一人,是必定會立即跳上馬背,奔馳到河東來跟本身相會的,但可惜雪兒年幼,冇法脫身——這如果在兩千年後,抱著孩子千裡探親算多大的事兒?這年代可還不成,小兒才滿三歲(虛歲),誰放心讓她長途跋涉啊。是複倒是四歲了,或許能堪遠行,但曹淼就一定會情願管巳跑來伴隨本身。
魏晉之前,標註語音的體例很簡樸,根基上就是用一個音近的字去指代,以是很輕易呈現的題目就是。同一本書裡能夠呈現近似於“財,讀若裁;裁,讀若財”的好笑環境。魏晉今後,反切鼓起,傳聞泉源就是服虔,然後從孫炎著《爾雅音譯》開端,逐步流行。簡而言之,所謂反切就是用兩個字,取上字的聲母,再取下字的韻母和調子,用來標註一個新字的讀音。
是勳自到河東,已經整整一年了,此前諸事繁冗,還要忙著練兵、兵戈,空虛的心靈能夠被各種懊糟事填滿,現在隻專注於“教養”,時候變得規律起來,因而長夜漫漫,便不免偶然就寢。他在細心衡量以後,乾脆給曹淼寫了一封手劄,用相稱文藝的語氣傾訴了本身的孤單之情。
信遞出去了,然後也便拋諸腦後。身為士人之大婦,曹淼天然不會直接回絕丈夫的要求,但她能夠拖啊,拖一天年一天,本身如果癡癡地乾等,那是平白找罪受。
因而曹操暫釋合肥之圍,東救廣陵,但是還冇到呢,就傳聞孫策已經退歸去了。本來孫權年青。急欲建功,不待其兄趕到便先期渡江,成果陳登親守江都城,先偃旗息鼓,示之以弱。候孫軍半渡時俄然殺出,孫權大敗,僅以身免。孫策得報,即駐軍曲阿,停息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