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如有勳在[第2頁/共4頁]
仲春初,因為運輸線比起袁軍來過分於冗長,大司農鄭玄、尚書令荀彧聯署手劄,奉請罷兵,且候今秋大肆。曹操把來信傳給部屬們旁觀,荀攸捋著長鬚淺笑道:“可退矣。”
是勳手按著輿圖,瞧了老半天,心中悄悄喝采。此時袁強曹弱的態勢……哦,在這一世,或許應當說袁、曹相拮抗的態勢已經底子竄改,曹家穩占上風,以是曹操在林慮纔有力量分兵去攻上黨。袁紹就冇這本事分離抵抗。隨即白陘和太行陘、河內和河東,環環相扣。一套聯動,就充足把高幹打個半身不遂啦。倘若真如曹操所料,樂進、曹仁也冇掉啥鏈子——是勳壓根兒不擔憂司淪達會不會掉鏈子——那上黨郭援就必敗無疑。進而上黨一失,太原危殆,袁家的擺佈兩翼全都崩潰,袁紹再想複振,難度便相稱之大。熬到今秋,曹家複興雄師,鄴城不敷定也!
第三處疆場在漢陽。前一年,呂布軍入北地。攻陷富平,生縛郡守索湛,隨即自鸇陰度過黃河,直取金城。韓遂、馬騰倉猝揮師來迎,初戰即敗,但隨即恪守金城、媼圍、允街等縣,四方羌騎源源而合,呂布被迫引軍歸去。
從建安四年事末至建安五年開春,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同時發作了多場戰役,但大多都以難分軒輊,終究各自撤兵而落下帷幕。
他剛想誇曹操幾句,趁便抒發一下本身被剝奪兵權的不滿——被調離河東倒冇啥不滿的,救張繡、阻劉備,比打高幹首要——但是俄然想起一件事來,不由悄悄“咦”了一聲。
第二處疆場是在常山。此前公孫瓚、張燕殺出井陘,敗北呂翔,包抄真定,恰逢官渡之戰結束,曹操也倉猝退兵去淮南攻打袁術、劉備,袁紹乃使張南為將,審配為監軍。率師往救。兩軍即在真定城下鏖戰。公孫瓚所部雖眾。多為黑山黃巾與所挾裹來的百姓,規律性極差,成果被審配設想,三戰三北,被迫退至石邑,轉攻常山國治元氏。
曹操說我曉得啊,我也冇期望一戰而全吞上黨,隻要子孝他們能夠站穩了腳根,我就再派發救兵疇昔——北方司馬懿、夏侯蘭管束住了高幹,東方的袁紹元氣未複,難派聲援,我們折騰幾個月乃至半年的,莫非還打不敗郭援不成?如果始終攻不下宗子來,秋後我就親身率軍前去,再於上黨境內跟袁紹決鬥!
畢竟得上黨和得太原,對於曹家來講都是功德兒,不會對大局形成甚麼負麵影響,既然如此,為啥我要在前麵苦哈哈地幫曹仁管束住高幹呢?彆說司馬懿、夏侯蘭了,換任何一個有腦筋兼有野心的河東守將來,都必定不會放過這個建功的大好機遇啊。
是勳擺擺手:“不必也。若仲達能得太原,則可串連公孫瓚、張燕,居高臨下,上黨如虎,而其尾已為我所製,複何能也?吾料彼必深溝高壘,以守宗子,並不敢出與子孝戰也。”
真可惜,此次大範圍行動冇我甚麼事兒,倘若吾仍在河東,即便兵權首要在夏侯蘭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