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貴妃醉酒[第1頁/共3頁]
叨教為政?曰:賢達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不待政而化。分不決也,則有昭繆。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說,奸事,奸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勉之以慶賞,懲之以科罰。安職則畜,不安職則棄。五疾,上收而養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無遺。才行反時者死無赦。夫是之謂天德,是王者之政也。
王者之人:飾動以禮義,聽斷以類,明振毫末,行動應變而不窮,夫是之謂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馬駭輿,則莫若靜之;庶人駭政,則莫若惠之。選賢能,舉篤敬,興孝弟,收孤寡,補貧困。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建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人君之大節也。三節者當,則其他莫不當矣。三節者不當,則其他雖曲當,猶將無益也。孔子曰:“大節是也,末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末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節非也,末節雖是也,吾無觀其他矣。”
凡聽:嚴肅猛厲,而不好假道人,則下畏恐而不親,周閉而不竭。如果,則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和解調通,好假道人,而無所凝止之,則奸言並至,嘗試之說鋒起。如果,則聽大事煩,是又傷之也。故法而不議,則法之所不至者必廢。職而不通,則職之所不及者必隊。故法而議,職而通,無隱謀,無遺善,而百事無過,非君子莫能。故公允者,聽之衡也;中和者,聽之繩也。其有法者以法行,冇法者以類舉,聽之儘也。偏黨而不經,聽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何嘗聞也。傳曰:“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此之謂也。
彼霸者則不然:辟郊野,實倉廩,便備用,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然後漸慶賞以先之,嚴科罰以糾之。存亡繼絕,衛弱禁暴,而無兼幷之心,則諸侯親之矣。修友敵之道,以敬接諸侯,則諸侯說之矣。以是親之者,以不幷也;幷之見,則諸侯疏矣。以是說之者,以友敵也;臣之見,則諸侯離矣。故明其不幷之行,信其友敵之道,天下無王霸主,則常勝矣。是知霸道者也。
(未完待續。)
閔王毀於五國,桓公劫於魯莊,無它故焉,非其道而慮之以王也。
王者之法:等賦、政事、財萬物,以是養萬民也。郊野什一,關市幾而不征,山林澤梁,以時禁發而不稅。相地而衰政。理道之遠近而致貢。通流財物粟米,無有滯留,使相歸移也,四海以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勞,無幽閒隱僻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夫是之為人師。是王者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