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西北初定(上)[第1頁/共3頁]
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正式規定了唐努烏梁海地區北部沙賓達巴哈以東的中俄版圖。但在第二次鴉片戰役以後,俄國前後逼迫清朝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烏裡雅蘇台界約》等不平等條約,將唐努烏梁海地區西北約8萬餘平方千米的地盤侵犯,但俄國仍不滿足,通過打劫性貿易、不法開采金礦、不法移民等路子向唐努烏梁海東南地區滲入,由清廷本身無能,是以有力停止住沙俄權勢的滲入勢頭,這時俄國在唐努烏梁海地區設立了的工商企業、礦業己有70餘家,住民點多達150餘個,移民4000餘人,並且還設立了烏辛斯克邊務官辦理移民事件,以及教堂和黌舍等,是俄國在蒙古地區氣力最強的地區。
這一次群眾軍冇有采取炮火覆蓋打擊的戰術,因為群眾軍的打擊速率太快,間隔攻破華陰防地僅僅隻要3天時候,就立即向渭南防地策動了打擊,而火炮都是重兵器,陝西的門路也不好,是以炮兵部跟不上雄師突進速率,不過群眾軍並非是一支隻會依托強火力打擊的軍隊,何況另有大量的迫擊炮,在火力方麵仍然還是有保障的。
兩戰下來,清軍陣亡的人數總計達7000餘人,而被俘的卻多達萬人,而岑春煊在甘陝總督任上數年,練習的新軍就在這兩戰中折損了十之七八,殘剩不敷5000人,連一個協都湊不齊了。
固然這時陝西省另有近一半的處所冇有被群眾軍攻占,但根基都冇有甚麼抵當之力,群眾軍的兵鋒所到之處,各州城府縣紛繁望風歸降,10餘天以後,群眾軍就全麵占據了陝西省全境,並且還向南攻入四州省境內,占據保寧府、承平廳、夔州府等地的部分地區,完整穩住了陝西省。
而群眾軍在節製蒙古西北地區以後,又集合兵力,由西北軍區第22野戰軍攻入唐努烏梁海地區。
而群眾軍在衝破了渭南防地以後,立即順勢進擊,在3天以後就達到了西安城前,因為這時岑春煊己率軍從西安撤出,這時西安城中群龍無首,天然也毫無抵當之力,因此群眾軍根基冇有碰到甚麼抵當,幾近是兵不血刃就占據了西安。
唐努烏梁海地區原屬於喀爾喀蒙古紮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首級統領,並是其常駐之地。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朝冊封喀爾喀蒙古紮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首級俄木布額爾德尼為紮薩克,唐努烏梁海地區也由此正式歸入到了清朝的版圖當中,中國也由此開端了對該地區實施有效統治。
但華東政*府冇有給俄國留下任何胡想,22野戰軍攻入唐努烏梁海地區,將俄國組建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不但完整占據了這時仍屬中國咐唐努烏梁海東南地區,並且一起向西推動,擊潰俄國的守軍,將之前割讓給俄國的唐努烏梁海西北地區也全數攻占。
因而群眾軍以連為單位,並裝備火力支救兵隊和一個馬隊排,4輛卡車,加上後勤職員,總計220餘人,依河道湖泊,崛土結塞,設立據點。因為裝備的火力支救兵隊共有6挺通用機,這6門迫擊炮,如許的火力足以對抗千人範圍的蒙古馬隊,同時卡車也加強了軍隊的活動才氣,是以每個據點可發節製周遭100千米擺佈的地區,群眾軍總計設立了47個如許的據點,根基將尚未歸入群眾軍節製範圍的蒙古西北地區都節製住,固然冇有儘剿蒙古敵對權勢,但落空了河道湖泊,蒙古敵對權勢也難以保持悠長,終究一部分逃入新疆、甘肅地區,一部分退入俄國境內,另有一部分向群眾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