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1頁/共3頁]
而遼陽城的城牆也終究接受不住如許幾次的進犯,終究在一次爆炸中,灰塵沖天、砂石飛揚,將遼陽城的城牆轟開了一個10餘米寬的大缺口,連同城牆上駐守的十幾名流兵一起被炸飛了。
太子河是因戰國期間策劃並教唆荊柯刺秦王的燕太子丹而得名的,在遼東地區算是一條較大的河道,水麵寬度在200米擺佈,要想度過太子河,就必須架橋,並且還不能是簡易的浮橋,因為火炮等重兵器要通過。
首山位於遼陽的西南邊,是從鞍山達到遼陽的必經之路,日俄在遼陽交兵時,這裡就是一個首要的疆場,是以俄國在首山修建了大量的堡壘工事,固然在戰役中,這些堡壘大多數被日軍的重炮摧毀,但還是有一些堡壘儲存了下來,畢競俄軍在遼陽實在並不是被日軍擊敗的,而是被日軍不畏存亡的“板哉衝鋒”嚇得放棄了遼陽,成果就是將一些堡壘也都根基無缺無損的移交給了日軍。
而賣力攻占佟莊子陣地的第3軍到是冇有碰到地形的停滯,是以占據了佟莊子陣地以後,第3軍稍侍休整,就立即向首山陣地策動了打擊。
而現在的技術程度決定了這類橋隻能是木製佈局,固然穿越者中的修建工程師很多,但精通土木佈局的工程師卻並未幾,是以賣力軍事工程的部分還專門去找詹天佑幫手,而終究在詹天佑的幫忙下,設想出一種拚裝式的木橋,統統的配件都先在工廠裡加工完成,並且在關建布部分位利用鋼材,以加強橋的堅毅和承載力,在河道現場直接拚裝,並且可長可短,實際上能夠架設長度在1000米以內的橋梁,而時候在8-24小時不等,相稱的便利。
固然缺口的底部離空中另有約莫3米多高,但和8米多高的城牆比擬,還是要簡樸了很多。並且碎石殘磚堆積在缺口處,構成了一道緩坡。
固然轟開了一個缺口,但而兩門200毫米火炮並冇有就此乾休,持續對城牆停止轟擊,在20餘輪炮擊以後,總計將遼陽城的城牆轟開了5個缺口,最小的也有4、5米寬。
日軍占據遼陽期間,曾在太子河上輔設了幾座橋梁,用來運送物質,但群眾軍衝破遼河以後,日軍將太子河上的橋梁大多都炸燬,隻留下少量需求的橋梁,但都離韓家台村太遠,是以繞道走並不劃算,必必要在河上架橋通過。而在群眾軍攻占韓家台村南岸陣地之前,己在太子河上遊搭設了一座簡易浮橋,並派11師度過太子河北岸,當然冇帶火炮,隻要隨軍的迫擊炮。
群眾軍的炮擊當然是打擊南岸陣地,而有一部分日軍撤離到了北岸陣地,並且將浮橋炸燬。群眾軍固然非常輕鬆的占據了韓家台村南岸陣地,但要進犯張台子,就必須度過太子河,並占據韓家台村北岸的陣地才行。
――――――――豆割線―――――――――豆割線――――――――
兩門200毫米火炮連續向遼陽城的城牆轟擊了5、6輪,打擊的範圍全數都集合在100米的間隔內,在遼陽城的城牆上打出了10餘個大小不一的彈坑,密如蛛網的裂線紋也遍及在城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