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異想天開[第2頁/共3頁]
如果林招娣真的敢接這個活計的話,戴司正、常司讚等人能夠必定,朝廷必然會要求她把《大律令》選集,從各項條條框框的法律,到各種註釋,另有典範案例都給刊印出來。要曉得,當初朝廷第一次想把《大律令》選集給刊印出來的時候,南北四大書商都非常驚駭,恐怕朝廷把這活計交給了本身。還特地備了厚禮,請朝中宰相幫手說話,才讓先帝撤銷這個動機。
林招娣一愣。
“我們家的印書作坊需求雕工麼?”
“是呢。聽姐姐如許一說,我才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的涵義。”
“你健忘了?葡萄擱久一點,就會有酒氣。不過是多試兩次就好,也不費甚麼事兒。至於紅苕,我曾經聽人說過,這類吃起來有甜味的東西都能夠釀酒。歸正先拿釀糯米酒的酒麴嚐嚐。”
林黛玉這纔想起來,本身家的印書作坊用的是鉛活字,比起人家的雕版,實在是不曉得要省多少事兒。
“是了,前幾日作坊裡將新印好的書都送來了。那薄薄的一本論語,內容不見少,卻隻要彆人的一半厚。對了,姐姐,是不是我們的代價也隻要彆人的一半?如果真的是那樣就好了,端莊的讀書人也能夠花一部書的錢,買下兩部書了。”
“mm莫非健忘了,很多讀書人都是靠給人家謄寫冊本調換一點點的銀錢,好為持續科考而籌辦麼?如果我們一下子將冊本的代價壓到那麼低,豈不是斷了這些讀書人的餬口來源?另有,彆的印書作坊裡也有工匠,如果我們把代價壓得太低了,那麼這些印書坊的書都買不出去了,豈不是斷了人家的活路。”
林招娣一疊聲地叮嚀下去,早有人去找人告訴管事了。
“嗯。”
“現在我也隻能如許說說罷了。今後,還要看呢。不過,這紅苕還是要種的,我已經籌算好了,就在我們兩個新添置的莊子上,每人種上一些。傳聞這紅苕在北國長得很快,三四個月就能夠爬滿一大片地。京畿酷寒,東西也不像北國那樣快生快長,我們就把時候放寬一點,現在是仲春初,就比及七月,不,到八月裡的時候看看。如果這紅苕真的長得好的話,我們來歲就多種一點,將這些山腳下都種滿了。”
“那我問mm,雲家為甚麼會放棄?”
林黛玉道:“如果姐姐說,我們另有兩座玉石山,我還放心些,但是這印書作坊又有甚麼用?我記得可清楚了,父親曾經說過,印刷越是精彩的冊本越是高貴,有些書,底子就冇有印刷版的,特彆是像《史記》、《承平廣記》、《資治通鑒》如許的大部頭,更是隻要手抄版的。江南第一書商雲家就曾經想過要印《資治通鑒》,最後因為工程浩大,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