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第1頁/共3頁]
榮姑姑多年未歸家,雖知家中境遇不會很好,但是親目睹到,內心還是極不好受。隻是她在宮中多年,看的事情多了。哪怕是對嫡親亦是留了個心眼,從林家出來雖帶了平素並不戴的好些金飾,卻都是些不大值錢的金包銅或是銀飾,這些大多是她作小宮女時積累下來的,至於那些她厥後所得的私房,倒是還緊緊的鎖在她箱子裡。她私房中雖有從都城帶來的上好的衣料和林夫人所贈的束脩,卻並不敢隨便拿出來,隻另拿了銀錢教林家派來奉侍她的小丫環臨時去布莊裡買。
但這戶部尚書一職,於本朝而言,雖是位高權重,但是也實實在在的算是風口浪尖上了。本身在鹽政這裡即使謹慎翼翼,可多年以來辦差亦是獲咎了很多同僚親貴,好不輕易覺得能卸下重擔,卻不想得了這個官位。說不欣喜那也是矯情,讀書人,那一個不想出人頭地,燦爛門楣呢,便是林如海,也不是不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
轉眼間又幾月疇昔,榮姑姑當日裡雖說和家人久無聯絡,幸虧她祖宅還在,林如海又是一方大員,為她尋親倒還真不算甚麼難事。隻是到底她年紀也大了,父母自不消說是早早的仙逝了,現在唯有一幼弟還模糊記得暮年入宮為奴的長姐,卻也隻是和老婆孩子靠爹孃留下的幾畝瘠薄地盤刨食罷了。
因她夙來孝敬,林如海林夫人倒並不覺得意,隻說她越大越曉得心疼人了。
閒話亦不需再贅敘,兩個月後,林家四口皆回到了闊彆多年的都城。
黛玉那裡不曉得他,雖說姐弟兩個實際年紀相差並不算大,但黛玉因有宿世影象,行事便比那同齡的女孩要成熟多了,待這兄弟也很有些長姐如母的意義,見他這番作態,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卻也知他一貫是懂事的,現在雖有些固執轉不過彎來,卻也隻是臨時的。又知他少年心性,本身說多了恐教他反而更掛念著,倒不如等他本身漸漸想通了的好。
林如海佳耦多年以來唯有這一對後代,又如何能不不時謹慎顧問。隻是二人都是很多年紀的人了,那裡曉得季子少年心性。雖明知晉賢不虞,卻也隻當他在揚州呆久,有些不捨罷了,並未想到這一節。倒是黛玉,唯有這一個兄弟,又夙來細心敏感,自是瞭然貳心中所想,便好言安撫。這晉賢卻也風趣,自誇是個大丈夫,那裡肯教姐姐擔憂。即使心結仍未解開,卻在黛玉麵前強作平靜。
林如海本就想著本身大哥,欲謀個安逸的官職聊以度日的,之以是不肯告老回籍,卻偏想歸去做個不掌實權京官,說來也不過是為後代存著一點私心罷了。隻要本身仍在朝中,哪怕無甚權位,隻那品級資格在那邊。不管是黛玉出嫁,或是晉賢退隱,都還是有些助益的,但如果本身致仕了,很多事情便不那麼便利了。
再有黛玉之弟晉賢,雖不過垂髫之年,倒是十二分的早慧,早前便已過了縣試,府試,隻待過了院試,便算得了秀才功名,端莊算是個讀書人了。便是一貫對兒子峻厲的林如海內心也是十二分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