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第1頁/共3頁]
甚麼呀!
現在去西南,西北安定之前,他恐怕都得先熬上一陣子的資格,因為聖上和義忠王等閒不會調劑內憂內亂。
林海放下筆,笑道,“許是走投無路了。”想了想,又道,“隔壁老王固然不在都城,但估摸著,他覺著恰是老甄向我告發呢。”言畢,從書案上撿了封信遞給王禪,“瞧瞧。人家不在都城,甚麼事兒都冇遲誤。”
林海“哦”了一聲,半晌後纔回過味兒,“讓貴妃趕出去了?”
好麼,為了這麼個官,竟然露了富,的確作死。林海實在不想評價甄應嘉這番行動:彷彿著了魔。
老甄彷彿感覺上麵高不歡暢喜不喜好,也能夠擱在一邊,隻要功績夠,能堵人嘴,聖上還是得按端方晉升授官。
賈雨村這小我心眼兒很活,同時靠住王子騰以後又很聽話,辦事非常用心……不過宦海上有這麼一句話,你做得越多,錯得就越多,把柄天然也就越多。
林海心中嘲笑一聲:你看著可不像會是“順其天然”的主兒。反正甄家有錢,他樂意造,就隨他去。
因為甄應嘉也是快五十的人了。
如果誰都能跟他來這麼一出先斬後奏而毫無反應,林海自發直接把麪皮丟下水道得了,反正誰都能欺負一下。
“那倒冇有。不歡而散是真的。”王禪笑道,“貴妃都冇提孃家人追求甚麼,甄家跑去懇求,也是……異想天開。”
王子騰起碼在給甄應嘉謀官的時候不曉得,不過……也快了。
成果……林海一語成讖。
原話固然不是這個,但意義總歸冇錯。
話說甄應嘉在南邊的時候還不大信賴,林海就真……實際上做主戶部了?成果目睹為實,戶部兩位堂官目前為止的確是泥胎,在聖上眼皮子底下臨時都是拿著正印的“安排”。不過傳聞,二位靜極思動,並不甘心就這麼熬日子熬到致仕,他們不說當即把林海拉下來,但折一折林海的名聲倒是勢在必行。
林海看出甄應嘉的疑問,並不坦白,“義忠王給的。”
林海能瞭解的老甄的火急之心,也恰是因為他火急了,能夠另有王子騰作對比,老甄有些失了分寸――聖上對王子騰多少有點嫌棄之心,最後還是讓他做了天子近臣,內大臣。
甄應嘉想問,又有點心虛:實在他有點隱蔽的謹慎思,王子騰和林海都混得好,他一定都見得這兩小我好。但是他跟林海脾氣相投,提及親手讒諂林海……能不能勝利擱一邊,他也是真做不出來。
最後還是新任鹽政禦史感覺事情那裡不大對,不管如何樣我先打了小陳述再說……這才通過一封密摺入了聖上與義忠王的眼,隨後顛末四皇子再入了林海的耳朵。
話說甄應嘉在金陵固然是正三品,但做了很多年的虛職,轉為實缺,撐死也就是四品道台……可如果能在三五年內再升上一品,那他這輩子在六七十致仕之前,也許還能摸得著一品大員的邊兒。
這個王大人說得天然是王子騰了。話說現在西北的官職比較吃香,但也賣不出天假,不然缺錢的王子騰何至於打鹽政的主張,在明曉得聖上和義忠王的眼睛幾近時候未曾分開鹽政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