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四十三回中、下[第1頁/共9頁]
黛玉聞言,先是驚奇,然後恍然,遂點頭道:“哥哥這話得當。依哥哥的說法,公然是該刪去了才穩妥。逗趣發笑之類原在其次,根基的要義大節,倒是必然不能錯的。編劇如此,寫詩、作詞、做文章,也都如此。”
說話間,一行就行到了戲台前。林如海因對吳太君說:“逛了大半個時候,節場上東西大差不差都看過,老太太也該歇歇腳,不如這邊坐著看一會子,再吃點喝點甚麼解解乏。”吳太君就說好。眾從人趕緊把木板釘的條凳撤了,把自帶的軟椅在台前放好。吳太君、黛玉坐了,鄒氏也拿了張穩妥板凳坐在中間。石榴、蓮蓬又拿出隨身帶的漿酪湯飲來服侍三人吃用。
黛玉道:“很不壞。故事又別緻,編排也精密,人物更真真的逗人發笑。近些日來我戲文也聽、也看了很多,竟是從未見過這一種。哥哥,這到底是一出甚麼戲?是甚麼新的人,新作的麼?”
黛玉聽他說到謝楷,想到章回送本身的那套《綴裘集》,不覺就笑起來。後又傳聞是那邊傳播過來的新作,先是一怔,但稍想一想上月揚州、南京兩處景象,其中啟事也就猜到了大半。因而順著章回的話笑道:“本來如此。想是班主得了新戲,巴不得占個先機,又怕編排得倉猝,萬一演壞了害了名頭,以是先在鄉間出演,等諳練了再到城裡來。”
到次日朝晨,世人起來,檢視蜘蛛盒子。一個個翻開來看時,公然疏疏密密都有網結在內裡。唯獨占黛玉記認的三個蜘蛛盒子,蜘蛛網把全部盒子都填得滿了。吳太君對勁道:“公然是我的曾孫女兒!”遂這日逢人就要誇耀一回。黛玉情知是章回的功績,也不道破,不過後幾日又命竇躍兒傳了一個紙條,寫了林如海愛吃的幾樣點心項目,如此罷了。
章回道:“實在以我的想頭,遴選培養出高產的良種,於發展合適之地廣為推行,這是第一條處理之道。再就是疏浚水路,修建州府之於縣鄉的通衢大道,使各地賦稅物質交暢達順,能夠相互調和、天然相濟,也是一條。隻是這兩條都體貼嚴峻,見效也慢,必然要人手、物料諸事預備周切,然後緩緩圖之。若論立時可用可行的,便是如我們家裡,讓地主耕戶都把糧食、桑園、茶園之類蒔植劃了平分出來,商定起碼要種糧食的田畝成數。有了這個根本的收益,就是私家的織局機房再多上十倍也無妨。反過來講,市道上都是物以稀為貴,機房多,絲帛布匹出產也多,代價天然下來,百姓們便日用得起。這恰是治平亂世,生民承福鹹享的事理。而待產量豐厚、代價下行,中間利潤分薄,這份追逐的興頭就往彆的處所去,絲棉布帛的行市也天然就重歸常態。不過要真正安穩,或者花上二三十年,也一定能竟全功。”
林如海聽章回這番話雖說得細緻,循的倒是正理大道,又能分出緩急輕重,擺呈實際可行的層次,並不見平常少年人的踏實操切,內心倒頗感覺受用。又有從章回最後兩句言語,想起揚州城裡機戶也多,平常入夜以後,常常就能聞聲絡瑋機杼之聲,正要與章回再多說幾句,不料就聞聲吳太君喊“壽哥兒”,問:“如何眼不錯地就躲到前麵去了?看前麵就是集場。如何又彷彿有很多人通衢口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