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紅樓之風景舊曾諳 - 第89章 第三十七回下

第89章 第三十七回下[第1頁/共9頁]

洪氏聽這般說,又是對勁,又是好笑,又是明白先前崔氏等景象,內心感慨。親手與王夫人奉茶潤口,一邊說:“我就這麼一個親生兒子,至心不瞞你說,聽你言語,我隻要歡暢的。隻是這邊的侄兒們,放到內裡,哪一個不是頂出挑的?要說青年俊彥,我們自家不先認了,又有誰家敢認?不過是婚姻大事,做父母的總要用心考慮——貨還要比三家呢,何況是這半子、兒媳。”

黃芥和章太夫人放逐時,把宗子黃幸寄養在章家,次子黃平和兩個年長的女兒帶在身邊,成果女兒都在放逐的頭兩年因病短命,隻保下了次子。黃平作為自幼跟從父母餬口的“宗子”,實際經曆了兩個姐姐病逝,幼弟初生母親多病父親納妾一係列事情,是以對“庶出”非常介懷。而作為季子的黃年,記事的時候放逐已經結束,他跟養在母切身邊的幼妹乾係是和諧的。

洪氏笑道:“大爺這話但是在理了。我看謝家幾位女人端的不壞,斯文孝敬就不說了,單單麵貌一項,一個個的都是美人,跟黃家的侄女兒們站在一起,真真春蘭秋菊各擅其場。特彆是她家大房的六女人,格外的出挑不俗,又是十八歲懂事知禮的年紀,顯得分外端莊大氣,往屋裡一站,哪個都忍不住要多看一看她。滿座裡也隻要曹表妹家的外甥女兒能跟她一處站一站。這倒又叫我奇特,雅婧那丫頭長得雖好,第一眼疇昔不免過分乖順,跟她其他表姊妹相處時性子也非常綿軟,想不到在外人跟前,竟不見半點兒荏弱。”

洪氏想一想,道:“我記得大爺那兩塊拱璧,上麵一個出水蓮,另一個是子母蝠,並不成對,這可如何使得?家裡有倒是另有一塊穀紋璧,但雕的又是盤長快意,且是宋鄭時候仿漢朝的玉,拿出去又不好。”

洪氏點點頭,笑道:“既如許,我便替你傳個話。你且在院門上等一等,看你母親如何說。”

洪氏一聽,就明白大抵,笑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天下父母哪有不操心這個的?說來姑媽家和謝家,都是金陵城裡有頭臉的人家,族裡人丁又豐,若能成績上幾對,豈不是大喜?公然哪個看上了哪個?大爺快奉告我。都是親戚朋友,能幫襯說話的,恰好讓我賺了這分子謝媒錢。”

本來紫鵑早倒了茶,青禾捧上來,奉與洪氏。洪氏接了,便在桌邊坐下,對王夫人道:“不忙,我先拿這個潤潤嗓子,再來喝你的好茶。”隨後向桌劈麵崔氏道:“方纔我過來,院門外碰到旻哥兒,看描述像是有事,問他,又說不是甚麼焦急事體,隻在外頭候著。”

作者有話要說:  申明一下,曹女人曹雅婧的生母,是黃家的庶出女兒,學名跟著兄長為“黃並”(幸、平、年、併爲同一部首),因是女子,稱呼“並娘”,在家時的乳名為“阿鸞”。

洪氏儘管摟著她胳膊,笑道:“嫂子曉得我們,我也隻能在嫂子跟前說。固然家裡一向有老太太庇護,但大爺待我的好纔是這一輩子最大福分。”

洪氏就歎一口氣,想到先時黃旻在院外張望的模樣,又有崔氏止住王夫人言語,不招黃旻進院而是本身出去的景象,內心不免難受起來,說道:“曹丫頭這裡,我還看不出。但旻哥兒的模樣,但是要受磋磨得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