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佛音驚纏心(3)[第1頁/共3頁]
如懿端倪清冷,淡淡道:“本來皇上這般在乎臣妾,真是臣妾無上福澤。”
有不敢聽,亦有不忍言。明顯事關本身,她卻無可辯白。才知狐疑深種如情根深種,普通難以移除。
天日正中,暖暖晴光灑落在人周身,猶帶一絲暖和餘情。香見可貴地穿了一襲粉黛色長衫,密密繡了連綴不儘的棗花圖樣。那是杭綢中新製的一種皎月綢,一共才得了兩匹,天子一匹奉與太後,一匹獨賞了香見,供她裁製新衣。那皎月綢不啻寸縷寸金,清雅柔嫩,若重生兒肌理幼滑。一抹帛光盈然於舉手投足間,便已覺清貴寵妃氣咄咄逼人。
天子最愛風雅,如懿便道:“不若皇上改個名兒也罷。”
杭州於嬿婉是福地,於慶妃亦是。而天子此次除了伴隨太後,更攜上了至愛的容嬪香見,必然要與她同來明白山川煙柔之美。
她站在仲春漫天的花事盛開下,輕飄飄道:“前日陪皇上往上天竺焚香頂禮以祝豐年,內心念著當日寒部亡者可得安眠,寒歧一縷戰魂,也可長眠疆場了吧。”她舉眸,若寒星熠熠,“臣妾這般心機,皇上可會指責?”
她亦冇有力量,拔去貳心底那根刺。因為那刺,是一條活生生的性命鑄成,早已成了她心底不成消逝的烙印。
這般叮嚀,便是不欲嬪妃奉養在側了。如懿便與嬿婉、香告知辭退卻。
光陰拖延仲春餘,禦駕於三十年閏仲春抵杭州。羨慕江南,敗興南遊,於一名帝國的國君而言,並駁詰事。何況天下和靖,百業昌隆,是最敷裕風騷的年代。從廣寬的白山黑水、塞北風煙,到晴雨江南、明好雲貴,他可蠲賦恩賞,觀民察吏,亦可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一覽煌煌天朝下他所具有的萬裡江山。
嬿婉見天子陡生不悅,便委宛勸道:“夙來也隻是流言,皇上實在不必往內心去。何況,人都不在了,皇後孃娘聽了,內心也不好受啊。”
香見抿嘴一笑,輕誚道:“是麼?皇上連臣妾為寒歧祝禱都可諒解,一個莫須有的淩雲徹,皇上這幾年眉間心上,就這般吝嗇麼?”
但是這平生,她何曾放心過?不過是放掉了本身的心,再也回不來了。
天子情意悵惘,盯著如懿,目光如錐,“是麼?朕還覺得人冇了,情總還在。”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風騷,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都未能讓他忘懷那一段舊事。
初到杭州的那一日,下著絲絲寒雨。江南仲春已見薄薄秋色,隻是雨氣濕冷膠著,遠不如京中的風景枯燥。但是立於龍舟之首,望著兩岸冒雨跪伏的官員寂然無聲,劈麵是潮濕的清風,足下是蜿蜒的碧水,六合間那樣的和順,彷彿回到第一次來杭州的光陰。
不必容珮說,如懿也記得那些夢境。夢裡都是小後代神態,她胭脂初嫁時,初入宮闈如履薄冰時,甫離冷宮徐行走向他時,另有,另有,他要她站到本身身邊之時。那些話,她都清楚地記得。
因而斂衣而行,往“西湖十八景”去。雍正年間李衛補葺西湖一帶,景色尤美。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有沙堤平坦,垂楊披拂,湖波泛動,曉霧迷離。萬綠叢中,丹宮碧殿掩映林表。玉帶晴虹、海霞西爽則迴廊繞水,朱欄倒影,金碧澄鮮。橋畔花柳夾映,晴光照灼。梅林歸鶴、魚沼秋蓉則環池植木芙蓉,花時爛若斑斕。蓮池鬆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玉泉魚躍、鳳嶺鬆濤、湖心平眺、韜光觀海、西溪探梅各風趣致。吳山大觀、天竺香市可見官方歡愉,雲棲梵徑便聞朝魚暮鼓,與天籟呼應對,至此豁然心開,萬慮頓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