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進三章燕雲州童貫北伐 拒馬河種道初敗[第1頁/共3頁]
遼軍將領看了後痛罵:“不消廢話,不就是死嗎。”話語未完,矢石如雨就向宋軍射來,宋軍未曾防備,喪失不小。種師道聞訊大怒,也不按童貫擺設的招降大計行事了,勒令所部將士臨河佈陣,分遣趙明麾眾反擊,遼國軍隊隔著河岸揮動軍旗批示軍隊作戰,馬隊跟著旗號所指的方向向西奔馳。
熙河軍承宣使辛興宗率領西路之兵,西軍大將華州察看使楊可世、湟州大將王淵率領前軍,威盛軍統製焦安節率領左軍,西軍大將劉光國、冀景率領右軍,曲奇、王育率領後軍,吳子厚、劉光世率領選鋒軍,並聽宣撫都統製劉延慶節製。
楊可世部馬隊敗回,本來是給宋軍提個醒,但童貫覺得是偶爾中伏,還是不能復甦,還是命各部軍馬按部就班推動。
朱武聞言道:“是否通過宿太尉提示一二?”三娘點頭道:“宿太尉乃蔡京、童貫政敵,他再說甚麼童貫也不會聽,若以我的名義去信就更加糟糕。再者他那中軍,種師道、種師中、聞煥章皆能征慣戰、智計多端之人,豈會看不出來?唯童貫剛愎自用之果啊。”諸將皆是感喟,都道隻可惜了西軍十萬精銳兵馬了。
數今後,童貫將西軍與河北軍合編,又在河間路分兵的動靜擺在了三娘案頭,三娘看後點頭苦笑道:“童樞密二十餘載用兵,想不光臨到頭來會出這般昏招。須知兵馬當強弱清楚,以上駟對下駟,豈可強弱不分?又分兵兩路,看似齊頭並進,實則分薄了力道。再者宋軍陣法由西軍常用的五軍陣變成六軍陣,即前後襬布中軍再加選鋒軍的陣式,尚難以貫穿融會,一時候難以拒敵,宋軍敗之不遠矣。”
童貫即以和詵為種師道的幫手,以楊可世為前軍統製。同時命令招募懦夫在邊疆上來回馳騁,披髮招降的檄文,隻等燕人來降。
得了兩人手劄後,童貫如同當頭澆了一桶涼水,畢竟帶兵二十多年,並且種師道、聞煥章都是老將名流,是不會胡亂敷衍的,兩人的手劄使他不由得不謹慎謹慎起來。但很快童貫被趙良嗣壓服,趙良嗣感覺燕人遼軍精銳皆在燕都,其他處所皆是散兵遊勇,他去了便可號令燕人歸順,大甲士多可壯聲色。
楊可世宋軍前部數千馬隊,本在西北是能夠算的上一支精銳兵馬,但是遼軍深恨宋軍背盟,更兼遼軍早已經探明宋軍意向,集合萬餘精銳馬隊掩殺,遼軍馬隊固然敵不過金軍馬隊,但對於宋軍馬隊還是很有些心得,是以殺敗楊可世部。
已戒將士不得殛斃一夫,儻或昏倒不恭,當議彆有措置。應契丹自來統統橫斂悉皆撤除。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並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以種師道率領東路兵,駐紮白溝。王稟帶領前軍,西蕃大將楊惟忠領左軍,奉寧軍承宣使種師中帶領右軍,西軍大將王坪帶領後軍,河北軍大將趙明、趙誌帶領選鋒軍。種師道以都統製兼東路軍總批示自領中軍。
好個洋洋灑灑的伐遼檄文,內裡說了遼帝未死,燕雲十六州奉立晉王為帝是篡位,但願宋軍北伐能握有大義,但童貫卻未曾想到,人家燕地已經立晉王為帝數年,一同抵當遼軍也數年了,軍心民氣又豈會因為你幾句話就散了?更兼燕雲之地離散已經二百年,對中原的認同感極少,簡樸說便是宋室於燕雲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