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解困局二虎競食 坐享成漁翁之利[第1頁/共3頁]
而高俅、聞煥章出首有功,加上高俅領兵趕上勤王末班車,欽宗看來他還是心向本身的,加上有李綱、種師道、宿元景等人保奏,便冇有連累到高俅。高太尉還是做他的高太尉,但高太尉卻改換門庭,成了主戰派。聞煥章也是得益於轉作汙點證人,又有李綱等人保奏,不但冇有被連累,反而得了個從五品樞密院都承旨的正式官職。
聽到這裡,宋欽宗微微點頭,表示聞煥章持續說下去。聞煥章見欽宗首肯,精力一振續道:“那山東路藩鎮女宣撫使兵強馬壯,勢大難製,不若命其北上,讓她與金兵鬥個你死我活,此乃二虎競食之計。朝廷可不費一兵一卒,撤除山東路這個隱患,又可解太原之圍,教金人不敢南下,何樂而不為?”
聽到這裡,欽宗心中大動,聞煥章又道:“更兼現在朝野主戰聲望頗重,不成違逆民意,但不如就教山東路出兵,允其戴罪建功,若然有功,前趟抗旨不尊之罪也可赦免,朝廷也有了台階下。而山東路軍馬北上以後,那二十萬勤王雄師亦可撤圍,各部迴歸各自駐地,教兵馬最多的種師道尾隨山東路軍馬以後,普通的背上去解太原、河北之圍。一來乃是調開種師道部,教其不能在都城附近逗留。二來乃是監督山東路兵馬之意,教種師道監督那女宣撫所部,定要教其與金兵廝殺,不成隻出工不著力。三來教種師道在厥後,如果山東路軍馬與金軍拚個兩敗俱傷之時,可教種師道順勢將兩部軍馬都清算了,此乃漁翁之利。”
說到最後,欽宗還是不肯答允,道君天子氣得拂袖而去,臨走前留下一句話:“豎子不聽我言,將來亡大宋者,定是此女!”
說到這裡,聞煥章上前道:“陛下容稟,金兵野戰固然無敵,但不善攻城。那太原城與中山府都曾死守,太原城更是從去歲死守至今未曾被金兵攻破。臣鄙意,三鎮不成棄,隻消河北諸府鎮不棄,恪守城池,金兵也不敢等閒南下,如此可保都城無虞。而若棄了三鎮,金兵可長驅兵馬至黃河飲馬,都城那裡有安穩的一天?”
而在道君天子回京以後,當天便有殿前太尉高俅、蔡京一黨麾下參謀聞煥章兩個一起上書,揭穿蔡京一黨罪證。有了高俅、聞煥章這個由頭,火山完整發作開來,不管是欽宗朝的主和派還是主戰派,不管是朝野表裡,不管是開封表裡,紛繁上書揭穿蔡京、童貫一黨的罪過。
悠長壓抑在人們心中的氣憤和仇恨,一起迸發了。朝野官民紛繁揭穿蔡京、童貫個人的罪過。太門生陳東此前的上書又被搬了出來,加上聞煥章列舉的詳細罪證,直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朝野紛說“六賊異名同罪”,請把他們正法,“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聞言欽宗皺眉道:“方纔與金人媾和,太原三地便是要割讓出去的,如何又要讓她去解太原之圍?”耿南仲道:“現在金兵方退,此趟金人南侵媾和之罪都加與了蔡京、童貫一黨,朝野主戰之聲,陣容浩大,不成強逆。何況日前朝中派了使者前去太原傳旨,教太原守將王稟讓城,但王稟諸將士皆誓死不肯讓城,朝廷和議實在已經是萬難達成。更現在朝野反對割讓三鎮,群情澎湃,勢不成擋,未免朝野將不戰之罪歸於陛下,臣覺得此趟能夠派兵先解太原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