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再興兵打大名府 定策將鬨壽誕夜[第1頁/共3頁]
本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上有三簷滴水,雕梁繡柱,極是造得好。樓上樓下,有百十處閣子,終朝鼓樂喧天,每日歌樂聒耳。城中各處宮觀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設燈火,慶賞豐年。三瓦兩舍,更不必說。
不一日,三娘引軍馬到了大名府城下,黃文炳、林沖等將接住,軍馬紮住後,三娘便即在中軍帳內升帳議事。
貴顯便道:“想此賊人,潛地退去,冇頭佈告亂貼,此是計窮,必無主張,相公何必多慮。若還本年不放燈時,這廝們細作探知,必定被他嘲笑。能夠傳下鈞旨,曉示住民:比上年多設花燈,添扮社火,市心中添搭兩座鼇山,照依東京體例,徹夜不由,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教府尹點視住民,勿令貧乏,相公親身行春,務要與民同樂。聞某親領一彪軍馬便在城外巡哨,李都監親引鐵騎馬軍,繞城巡查,勿令住民驚憂。”梁中書見說大喜。眾官商討已定,隨即出榜,曉諭住民。
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梁山軍馬圍城以後,便乘三娘回師之際,黃文炳、林沖退兵三十裡下寨,是以城表裡固然盤問得緊,但卻未曾封閉城門。
方纔進得家門,隻見兩小我閃將入來,燈光之下看時,蔡福認得是劉唐、穆弘兩個。蔡節級不認得兩個,劉唐將切口信物對了,蔡福、蔡慶大喜,便請入內裡去,現成杯盤,隨即管待。
三娘引雄師次日離了梁山,望大名府而來,所過州縣,並無擾亂,而附近官軍聽聞梁山軍馬擊破淩州並東平、東昌二府三處軍馬,儘皆膽怯,待聞得梁山雄師過境,都是閉門保護,謹守城池,不敢出來堵截。
都坐定後,黃文炳道:“自從主公提兵回師以後,大名府那邊也就未曾再派人來商討退兵之事。”三娘聞談笑道:“這是天然,梁中書想著但有救兵來救,便可不必理睬我等。”
公孫勝起家諫道:“先前發兵大名府,隻因盧員外陷在那邊。現在已救得盧員外脫身,雄師兩個月內轉戰多地,士卒疲累,糧草浪費,不如就此命林教頭、黃智囊退兵。”
次日三娘在聚賢堂點將,商討出兵大名府,彙合林沖、黃文炳部,持續攻打之事。
這天眼看將至道君天子壽誕,北京梁中書喚過李成、貴顯、王太守等一乾官員,商討壽誕放燈一事。梁中書道:“年例北京大張燈火,道賀官家壽誕,與民同樂,全似東京體例;現在被梁山泊賊人兩次侵境,隻恐放燈因此肇事,下官意欲住歇放燈,你眾官心下如何計議?”
三娘道:“此計大妙!便請智囊發落。”黃文炳道:“為頭最要緊的,是城中放火為號,那鼓上蚤時遷直說,幼年間曾到北京。城內有座樓,喚做翠雲樓;樓上樓下,大小有百十個閣子。目睹得趙官家壽誕將至,必定喧鬨。他便潛入城內,隻等城外軍馬號令,便盤去翠雲樓上放起火來為號,便可變更城內細作,攻打城門,裡應外合,攻入大名府。”
劉唐道:“不必賜酒。今晚就欲脫手,且請兩位取齊城內兄弟,都埋冇兵刃,聽我兩個叮嚀。”蔡福、蔡慶兩個應了。不一時,都聚齊人手來,總有一二百人,都在附近民房內先藏了,隻等時遷放火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