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荒村拾遺 - 花溝·寨上·坪上村

花溝·寨上·坪上村[第1頁/共8頁]

從寨上走出來,看到一座殘破的牌坊雜在四周的紅磚房間,牌坊下立著兩塊石雕,經曆了光陰的洗磨已然殘損了,但還是儲存著雍容華貴的氣度。牌坊右首模糊的字樣有:“萬曆壬寅季冬立”。左尾落款為:“孫王爾相書”。牌坊中間的註釋已經看不清了,上麵用白石灰刷了幾個歪歪扭扭的筆跡,彷彿是“備戰”甚麼的內容,正在揣摩,走過來一名老者來,先容說:“這是劉東星當年為他教員修的墓,劉東星的教員叫王之洲。”說這個村莊固然都姓劉,但都是劉東星的旁係,劉東星的直係已經冇有先人了。

其一

王嘉胤係明陝西省府穀縣黃甫鄉寬坪村人。崇禎元年因年荒乏食,會同吳延貴等構造本地多量哀鴻揭竿而起,呼應者遍及陝西,並伸展到晉、寧、甘三省,很快生長到兩三萬人,所過之處,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崇禎四年蒙受曹文詔重兵圍攻,王嘉胤率眾轉戰到山西陽城一帶,被特工所殺。陽城、沁水一帶當時富甲一方,以是賊害較重,因此與此相乾的防備工程也很多,沁河道域古城堡群的呈現或許和這段汗青背景有極大乾係也未可知。

老鄉奉告我,隔壁院子也是張家大院的一部分,房東姓豹,是暮年從河南請來給賈家看墳的。因為姓豹,以是選了他家。“為甚麼?豹子短長啊,豹子才氣看住墳啊。”可豹姓畢竟也冇能擋住賈家先人被拋屍荒漠的運氣。

告彆了老婦,從寨上走了出來,遇見一名年青的村民,手裡拎著一盒牛奶,問他:“傳聞你們這裡有個‘張家大院’?在那裡?”年青人被我問得一臉茫然,說:“這裡是劉家,祖上是劉東星,那裡有甚麼張家大院?冇傳聞過啊。”

劉東星歸天後的第二年,於萬曆三十年(1602),李贄因“離經叛道”不為當局所容,被捕入獄,不久於獄中他殺,享年七十六歲。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李贄受丁憂在家的吏部右侍郎劉東星的聘請,來到坪上做客,在這裡完成了《明燈道古錄》。

白叟的牆上掛著一張百口福,白叟的老伴兒指著照片的上人給我先容說這是兒子,那是媳婦,這個是大女人,那是二女人、三女人、四女人,前麵這邊是大女人的孩,那邊是二女人的孩……張家先人枝繁葉茂,令人欣喜。問到家譜,白叟說家譜本來有,“破四舊”都燒了。

眾僧齊唱阿彌陀,人在天涯歲又過。

寨上 寨上是坪上村的一部分。在群眾公社期間和花溝、坪上分為三個小隊。據村裡的白叟先容說,寨上起初是坪上村的一個軍事防備設施,凡遇兵荒馬亂,劉氏家屬都會躲進這個寨子裡,前後大門一關,任誰都難出去。一名出世於1955年的村民,至今記得疇前的寨上有四圍寨牆高築,要進村莊必須通過箭樓的門洞才氣出來。現在殘留的除了一座箭樓外,另有一部分寨牆的牆基。寨子裡的老屋子多數破敗不堪,而新屋子低矮粗陋,毫偶然趣。很多人家的大門上噴著一個一樣筆體的“福”字。正趕上有人家給孩子過生日,很多親戚提溜著大包小裹前來慶祝,這是活在鄉間所剩未幾的一點老傳統了,熱烈的場麵讓連日來見多了蕭瑟式微的我生出了一點打動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