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黃帝內經 - 第21章 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

第21章 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第1頁/共1頁]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外相。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力明,留於四臟,氣歸於衡量。衡量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覺得常也。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岐伯對曰:凡人之驚駭恚勞動靜,皆為變也。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駭,喘出於肺,淫氣悲傷。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覺得診法也。

帝曰:太陽臟何象?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帝曰:少陽臟何象?岐伯曰:象一陽也。一陽臟者,滑而不實也。帝曰:陽明臟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陰臟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也。

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慎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驚駭,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抱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敷、陽不足也,表裡當俱瀉,取之下俞。陽明臟獨至,是陽氣重並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足喬前卒大,取之下俞 。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太陰臟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瀉陰。一陽獨嘯,少陽厥也,陽並於上,四脈爭張,氣歸於腎,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謙虛,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鄙人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