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好戰與忘戰[第2頁/共4頁]
“如何辦?”顏良問辛毗。
劉修起家,如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虞翻,朗聲笑道:“丫頭,阿爹不忙,快出去,讓阿爹瞧瞧。”
“以劉修的用兵風俗,他不會就此罷休,雄師很快就會兵臨濮陽城下。以主公眼下的態勢,他是抽不脫手來救濟濮陽的。兵法有雲,無援不守。濮陽已成孤城,守亦無益。眼下最要緊的是為主公儲存一點元氣,而不是破鈔在必定守不住的濮陽。主公派淳於瓊和文醜去策應田豐,隻不過是想把那些人救返來罷了。田豐他們已經失利了,我們不能再將城裡的這幾千人白白的捐軀掉。子善,趁著劉修還冇趕到,我們儘快分開吧。不然等劉修的雄師趕到,包抄了濮陽城,我們想走也走不到了。”
劉修對些很清楚,但是他一樣也信賴,將士爭功是需求節製,但總比士人們滿足於清談要實在很多。
虞翻驚奇的看著劉修,看看四周,抬高了聲音:“將軍,你是想減少皇室的開支?”
“這件事,不是一兩句就說得清楚的。”劉修很慎重的說道:“仲翔,秦始皇也罷,孝武帝也罷,他們最後經濟上的難覺得繼,不但僅是因為用兵——當然了,他們用兵過急,的確也是一個不成忽視的啟事——皇室的豪侈也是一個首要的身分。秦始皇和孝武帝用在求長生上的錢,恐怕不經用在用兵上的少。段公用了四十四億安定東羌,但是你曉得不曉得,這四十四億換來了十幾年的安靜?就算是十年吧,那一年的破鈔是四個億,而皇室一年要花多少錢?二十億啊。”
“你感覺另有能夠嗎?”辛毗反問道。
田豐是誰?文醜是誰?他們竟然會敗在一個如許的人手中?
顏良有些懊喪,半天冇說出話來。辛毗沉吟了半晌:“子善,既然他們已經全軍淹冇,我們在濮陽再呆下去也冇成心義了,我們應當立即撤出濮陽,回河北去。”
辛毗撚著髯毛沉吟了好久:“先守城,以觀其變。”
劉修眉心輕蹙,他也曉得兵戈費錢。他之以是一向不肯大量征兵,就是考慮到這個題目。多征召一個壯丁。就少一個農夫,而一個兵起碼要七戶人家扶養,多一個兵就相稱於少十戶人家的產出。再加上路途中的轉運糧食的耗損,那是一筆驚人的數字。“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話就是從這一點解纜,並不是士大夫怯戰的表示,而是老成謀國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前麵另有一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也就是說,前人並不是不曉得武力的首要性,他們深知一個王國不能冇有需求的武裝,即便是講究仁治的孔夫子,也說國度穩定的三要素是“足食、足兵、足信”。《左傳》中更是說,“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武力和神權一樣是統治的根本,向來不能輕視。他們隻是不同意濫用武力,因為濫用武力將會耗損太多的財產,使國度的經濟靠近崩潰,統治者必須在好戰與忘戰之間尋求一個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