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子岡款[第2頁/共3頁]
提及來董德昌在古玩行裡的輩分不算低了,何如黃永三的輩分實在太高,並且門下弟子浩繁,此中一些在玉器行都是呼風喚雨的人物,要說黃永三執玉器行之盟主也不為過。這是董德昌遠遠比不了的。
“你覺得呢?”黃永三冇有好氣的問說:“世人求巧可貴,但是對於技藝高超的匠人來講,求拙也不輕易。”
因為對文軒之前的行動很絕望,董德昌並未帶他一同前來,而是讓他在古玩市場好好長長見地。
但是遺憾的是,陸子岡冇有後代,一身絕技跟著他的滅亡而泯冇,徒使先人望玉興歎。黃永三在明天揚城玉雕界的職位可謂無人能及,但是當他看到陸子岡的刀法後卻產生瞭望洋興歎的有力感。
足足過了兩個小時,事情室的門才重新翻開。
“黃老,您先看看這個。”董德昌將盒子翻開,將送子玉觀音拿出來遞給黃永三。
好輕易,黃永三才轉到正題,他將手中的執蓮孺子的圓雕遞給董德昌。
黃永三遞給他一個放大鏡,董德昌哈了口氣,擦了擦放大鏡,湊上去細心看了半天,“岡……子……我冇有看錯吧?這如何能夠,這如何能夠?!”
黃永三在桌子前坐下來,翻開燈將送子玉觀音細心的看了一遍說:“這個蓮葉有點古怪。”
“如何?還和老頭子我賣關子呀?”黃永三接過玉觀音略看了看,便說道:“看著刀法粗暴有力應當是吳工的作品。固然是決計以低劣粉飾,但是此中的功力還是在不經意間帶了出來呀。”
見董德昌不住的讚歎,黃永三又提示道:“你細心看看孺子的右耳後。”
黃永三口中的“吳”也就是姑蘇,姑蘇的玉琢工藝刀法粗暴有力,鏤雕卻非常邃密,明朝時更是被推為天下之首。宋應星《天工開物》以為“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到明朝中晚期,更是呈現了一批玉琢大師,比如陸子岡、劉諗、賀4、李文甫、王小溪等都是琢製小件的妙手。乾隆年間傳播下來的桐蔭仕女圖也是姑蘇工匠的作品。其底部陰刻乾隆帝禦題文:“和闐貢玉,規此中作椀,吳工就餘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又完璞玉。禦識。”可惜的是,到了清宣統期間,姑蘇玉器銷路日趨減少,漸趨式微。
房屋正中放了一個紫檀桌案,上麵除了一盞聚光燈和各式百般的東西外再無他物。
陸子岡是明朝姑蘇的玉雕大師,素有“中國玉器第一人”的佳譽。他的作品極其鬆散,就選材來講“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砥礪的過程更是鬆散,細細揣摩,死力求真。比如新月與殘月,在很多畫家的作品中辨彆都不甚較著,而陸子岡“凡刻一新月,必上弦而偏右;刻一曉月,必下弦而偏左”,達到了無可抉剔的境地。同時將傳統的“沙碾法”鼎新成刀刻法,他手持“昆吾刀”,雕出的水仙簪,花葉肥厚,莖枝細如毫髮而不竭,顫巍巍地閃現出花之嬌態,為世人稱絕。
“天呀,我到底看到了甚麼?子岡款呀!真的是子岡款啊!”董德昌衝動的手都顫抖了。這讓於飛擔憂他會一不謹慎把執蓮孺子摔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