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三帝之戰?[第2頁/共3頁]
如果那樣,忽必烈一旦兵敗可就連個退路都冇有了!
李恒是西夏王子,祖父在和成吉思汗作戰中捐軀,其父李惟忠年方七歲,被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收養,長大後又調集了一些西夏故舊跟隨移相哥作戰。立了些功績,就被封在山東淄川當了達魯花赤。李恒就是在淄川長大的。不過因為李惟中李恒父子不是漢人,是以和李璮一向比較冷淡。在李璮一開端造反的時候也冇有跟從,還帶兵去東平和忽必烈派來攻打的漢侯軍彙合。
“奶奶。現在是不是要把雄師投入疆場了?”
退意已經在忽必烈的腦海中萌發,然後又被他重重壓了下去。現在隻是苦戰,勝負還冇有分出,蒙古另有機遇。畢竟兵力的絕對上風還在蒙古一邊。
這老尼姑,當然就是東唐太後楊妙真了。
具有半神之格的君王,中原天下的締造者,現在就在騎在一匹西域駿馬之上,身披鋼甲,頭戴鋼盔,腰中懸著夾鋼橫刀,一對銳目凝睇著血火紛飛的疆場。大明和蒙古的九萬雄師,就在他的諦視下停止著最慘烈的搏殺。
滅門尼姑哼了一聲,道:“老身讓你去叫李恒你儘管去叫,有甚麼好多問的?這益都基業都是老身創下的,莫非還見不得一個李恒?”
唐軍高低,已經在這裡等了快一個上午了,親耳聽著大清河對岸的喊殺聲爆炸聲,早就曉得大戰到了最關頭的時候。正如李彥國所言,這些唐軍現在是為庇護故裡和家人而戰!為保家而戰的軍隊士氣本就昂揚,現在蒙前人又被明軍阻擋住了,他們如何不躍躍欲試?
“還要一門大銃做模樣……”尼姑道,“要的也未幾,陳德興當會承諾的。彥國,你從速下去調兵吧。哦,對了,你去把李恒給老身叫上來。”
唐軍高低,忍不住收回了一聲號令:“渡清河,殺韃子!”
“怯懦如鼠!”老尼姑歎了口氣,道,“你和你爹一樣,都是乾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罷了,罷了,老身也不操這份閒心了。”
老尼姑搖點頭。道:“蒙古敗了這一陣,怕是很難複起了。我東唐隻要善用北地諸侯和南朝諸藩。擊敗蒙古當無大題目!”她看著李彥國,沉聲問,“如何?是不是要乾一場大奇蹟?”
“莫非要退往濮陽去了?”忽必烈抬眼望著西南,往西南三百多裡就是濮陽。沿途一馬平地,並無反對。濮陽城內另有忽必烈提早擺設的五個千人隊。而自濮陽再往西南兩百裡。就是大宋故都汴梁城了。到了那邊,就應當能有個重整旗鼓的機遇了……
忽必烈曉得在這一戰中,他已經投入了最強的兵力,儘了最大的儘力——固然後代的汗青學家在講到這段汗青時,常常會攻訐忽必烈分了八萬雄師去河南。同時還讓一個萬人隊(就是本來監督濟南明軍的阿誰萬人隊)進占了濮陽滑州,以反對陳德興高傲名南下汴梁。是以分離了兵力,使得陳德興有能夠以兩萬八千人擊敗了六萬蒙古軍(還要五千人在監督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