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悲劇的開始 求月票[第2頁/共3頁]
“有甚了不起的?不就是三萬幾千張遲約嗎。”看著本身這個肥得更口豬差未幾的大哥哭鬨著要死要活,孫美臣頓時就有些惱了。“又不甚麼過不去的坎兒!”
孫美臣橫了哥哥一眼,“既然米價漲定了,那遲約也就必然漲,米價升一貫,遲約就要漲100貫,我們隻要買入三萬張遲約就有三百萬貫賺頭,到時候大不了賠錢……我們孫家不就能撐疇昔?”
“那就不讓米價漲嘛!現在各大糧商手中有的是米,朝廷那邊另有常平米,底子吃不完,如何漲得起來?”
如果大部分的米商都不往外賣米了,這米價還不漲到天上去?這三萬三千八百張遲約,就是套這臨漕孫家脖子上的絞索!每石米價漲一文錢,豐樂行就要虧四千二百二十五貫銅,如果漲上一貫錢,豐樂行和臨漕孫家都要停業!到時候在豐樂行持了暗股的榮王殿下能放過孫家?
但是隨後米價觸底反彈的走勢,卻讓這些米行掌櫃的大跌眼鏡,那些遲約收回去比較多的掌櫃,都冇少挨店主的批鬥。不過當時題目也不大,不過就是每石米升到了一貫又幾百文……對米商而言,如許的米價也不至於虧損。因為他們到鄉間收米的代價不會那麼高的。並且,各家米行手裡都有很多庫存,這兩年的米價昂貴,供應充沛,以是各家米行手裡的庫存也多。
作為豐樂行的大老闆,他能夠是這場遲約風波中最大的受害者,冇有之一!仗著本身和榮王的乾係實在就是一個堂姐姐是榮王的寵妾豐樂行現在是江南最大的米商,天然也放出了最多的遲約。
有人投水他殺了!
這番事理,孫詩臣稍稍一想就明白了,想明白後,就跳了運河。
“來不及了,先去豐樂行買入吧!”孫美臣打斷道,“豐樂樓是我管的,客戶存在豐樂樓帳上天道莊飛錢有上千萬貫,調用個幾百萬冇有題目……我們先買進,然後再用遲約去抵押把錢借出來還到帳上就行了!”
但是,誰又能想到十三世紀的宋朝另有一堆誠懇奸商呢!他們是真的籌辦從京湖、四川買了米去兌付遲約的這就比如在期貨市場上放空石油的對衝基金去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買入和手中的空頭頭寸相稱的原油一樣!在21世紀這是不成思議的蠢事兒,但是13世紀的買賣經就是如許的。
這場被後代稱為史上第一次金融風暴的“遲約風暴”的第一批受害者,就是這些遲約的發行方!就是江南各大米商米行。這些米行的掌櫃的在仲春的時候都歡樂的不可,覺得趕上了天上掉餡餅的功德,時價(鎮江米市)不到一貫的糙米,竟然有人肯在秋收後,在每年米價最低的時候出到一貫又八十文的全價收買!這不是趕上天字第一號大傻瓜了嗎?
“當然過不去了!米價漲一文就要虧四千多貫,漲一貫就要虧三百多萬……咱老孫家六代的積儲,都要壞在我手了。”
足足三萬三千八百張!此中一半是在低位放出去的,剩下的則是在前一陣糧價見頂回落時放出去的盤。如果孫大瘦子要完整實施這些遲約。則必須拿出三百三十八萬石糙米,在大宋鹹淳三年玄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