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隻知蘇相而不知天子[第2頁/共2頁]
這位位高權重,查起案來也不怕獲咎人,再加上徽宗對他行動默許,一旦查到誰頭上輕則頭頂烏紗帽不保、重則腦袋搬場,他行事雷厲流行慣了,連轉圜的餘地都冇有。
寧王兵變讓大傾元氣大傷,靖親王一代名將殞冇讓虎帳中將士們軍心大亂,而西燕乘大傾內鬨頻頻侵犯邊疆,在這個時候趙肅主動請纓前去邊疆安定內鬨。
寧王趙礫幸運逃脫,退出城外驪山行宮中,卻被從千裡以外趕回勤王趙肅斬殺在馬前,那害死靖親王偷襲的弓箭手被趙肅扒了皮掛在了城門前,當時少年趙肅眼中的煞氣連徽宗都不敢靠近。
但近些光陰汴梁城湧入了很多武人,各個佩帶刀劍在街上遊走著,禁軍與巡防營固然加派了人手巡查,但畢竟都是技藝高強的江湖中人,比武打鬥起來淺顯的將士那裡能禁止。
徽宗固然氣江湖中人行事放肆,但大傾這些年來都重文輕武,極弱已久,也難怪天子腳下那些江湖中人竟如此行事了。
這些年來,因為出自於對靖親王的慚愧,徽宗對靖親王府唯獨留下的血脈格外的寵遇,也恰是因為如此有夔王管束著,朝中大權纔沒有旁落到蘇顯手中。
在朝中夔王是個特彆的存在,大臣們害怕他雷厲流行的手腕,卻又敬他的本領。昔年邊關戰亂,有他鎮守便能保邊關承平;天下安寧時,有他在朝中便起不了甚麼大亂子。
千鈞一髮之時,還是靖親王帶領近衛勤王,在亂軍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卻為了救徽宗而死於亂軍箭下,靖王妃聞此凶信自裁於靖親王靈前,靖親王府一夕之間分崩離析,隻剩下兩個不及弱冠的少年。
而這些光陰獨一能鎮的住此等場麵的夔王殿下稱病在家中,讓那些江湖中人行事更加的冇有顧慮,那些文臣們下朝的時候看著街上擂台上武人們存亡相搏架式的打鬥,非常期盼著夔王“病癒”能狠狠的清算他們一頓。
在邊關的時候戍守邊關,使外埠不敢侵大傾半步;回到汴梁代掌大理寺,將多年的堆積冤案都翻了出來,倒是讓人能見到朝中有一分腐敗的但願。
寧王兵變一案結束後,世子趙煜襲承爵位,趙肅救駕有功封為兵馬大元帥,雖當時他不過是個不敷弱冠的少年,但在那種環境之下他以一人之身於亂軍當中誅殺反賊,得救城之困,但凡是親眼曆顛末那一場宮變的老臣,無人反對。
近些年來徽宗癡迷於求仙問藥,就連早朝也不過三五日上一次,朝中一應事件都倚仗於蘇相,固然早立了儲君,但是東宮太子在皇後的授意之下親信蘇相,形同傀儡。乃至於呈現“隻知蘇相而不知天子”這等荒唐的局麵。
固然施針需求七天時候趙肅內力才氣規複幾成,但是趙肅醒來後的第二天在徽宗與大臣們翹首以盼之下夔王殿下定時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