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書劍恩仇錄(108)[第1頁/共3頁]
霍青桐見他高舉雙手,向著白雲,自言自語,彷彿是在和雲上的妹子說話,但雲端淡淡霧氣,並無人影,當是他思念妹子,幻覺陡生,但所說的話合情公道,並不違背教義,而後順著這條思路去,也是功德,當即搶上扶起。隻聽他喃喃的道:“我不哭,喀絲麗,你不要哭,青桐,你也不要哭……”雨點漸大,灑在兩人身上……
《書劍恩仇錄》是我所寫的第一部小說。從一九五五年到現在,整整二十多年了。
(作者注:本書中所引《可蘭經》之經義、經文,均係按照中文譯本、或阿拉伯文原文及英國企鵝版英文譯文對比本——The Koran,Translated by N.J.Dawood。皆有可靠按照。)
家人燕見重椒房,龍種無端降下方。丹闡幾曾封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原注:福康安,孝賢皇後之胞侄,傅恒之子也,以功封忠銳嘉勇貝子,贈郡王銜,二百餘年所僅見。滿洲語謂後族為“丹闡”。)(按:福康安身後諡文襄。)
一九七五年蒲月初版
汗青學家孟森作過考據,以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先人的傳說靠不住,香妃為皇太後害死的傳說也是假的。他首要的來由是“與野史分歧”。汗青學產業然不喜好傳說,但寫小說的人喜好。再者,對皇室倒黴的任何傳說,決計不會寫入“野史”。
除了小學時寫過描紅格子以外,我向來冇練過字,封麵上所寫的書名和署名,不值書法家一哂。對詩詞也是一竅不通,直到比來點竄本書,才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一書而初學平平仄仄。擬乾隆的詩也就罷了,擬陳家洛與餘魚同的詩就老練得很。陳家洛在初作中本是解元,但想解元的詩不成能如此低劣,是以訂正時削足適履,革去了他的解元頭銜。餘魚同雖隻秀才,他的詩也不該是如許的初學程度。不過他外號“金笛秀才”,他的功名,就略加通融,不予肅除了。本書的回目也做得不好。本書初版中的回目,平仄完整不葉,現在也不過略有改良罷了。
乾隆修建海寧海塘,儘力以赴,直到大功勝利,這件事有厚惠於民。我在書中將他寫得過份不堪,偶然感覺有些抱愧。他的詩作得不好,本來也冇多大相乾,隻是我小時候在海寧、杭州,到處見到他禦製詩的石刻,實在很有惡感,現在在博物院中參閱名畫,仍然到處見到他的題字,不諷刺他一番,悶氣難伸。
海寧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個海濱小縣,隻以海潮著名。宋朝有女詞人朱淑真。近代的聞名流物有王國維、蔣百裡、徐誌摩等,他們的脾氣中都有一些愁悶色彩和悲劇意味,也都帶著幾分不應時宜的固執。陳家洛身上,或許也有一點這幾小我的影子。但海寧不大出武人,即便是軍事學家蔣百裡,也隻會講武,不大會動武。汗青上海寧著名的武人,是唐時與張巡共守睢陽的許遠。
5、關於陳家洛、無塵道人、趙半山、福康安等人事蹟,拙作《飛狐彆傳》中續有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