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鹿鼎記(3)[第1頁/共5頁]
莊允城平故舊友清流名流,對這贓官很瞧不起,見他到來求索,嘲笑一聲,封了一兩銀子給他,說道:“依中間平素為人,這兩銀子本是不該送的,隻是湖州百姓盼望中間早去一刻好一刻,多一兩銀子,能早走半晌,也是好的。”
莊允城問道:“甚麼叫做‘湖州之寶’?”吳之榮笑道:“莊翁這可太謙了。士林當中,紛繁都說,公子廷鑨公子親筆所撰的那部《明書輯略》,史才、史識、史筆,無一不是泰初罕見,左馬班莊,乃古今良史四大師。這‘湖州之寶’,天然便是公子親筆所撰的明史了。”
吳之榮又道:“兄弟來到貴處仕進,兩袖清風,一無所得。本日老著臉皮,要向莊翁求一部明史,作為寒舍傳家之寶。今後我吳家子孫日夕朗讀,自必才情大進,光宗耀祖,全仗莊翁之厚賜了。”莊允城笑道:“自當奉贈。”吳之榮又談了幾句,不見莊允城有何行動,當下又將這部明史大大恭維了一陣,實在這部書他一頁也未讀過,隻是史才如何如何了得,史識又如何如何超卓,不著邊沿的瞎扯。莊允城道:“榮翁且請寬坐。”回進內堂。
吳之榮心下怒極,一瞥目睹到大廳桌上放得有一部《明書輯略》,心想:“這姓莊的愛聽阿諛,人家隻要一讚這部明史修得如何如何好,白花花的銀子雙手捧給人家,再也不皺一皺眉頭。”便笑道:“莊翁厚賜,卻之不恭。兄弟本日拜彆湖州,最遺憾的便是冇法將‘湖州之寶’帶一部回家,好讓敝鄉孤陋寡聞之輩大開眼界。”
換朝改代之際,當政者於這年號正朔,最是著意。最犯諱者,莫過於筆墨言語當中,惹人思念前朝。《明書輯略》記敘的是明朝之事,以明朝年號編年,原無分歧,但當筆墨禁網極密之際,倒是極大的禍端。參與修史的學者文士,多數隻助修數卷,未能通閱全書,而修撰最後數卷之人,偏是對清朝悔恨入骨,決不肯在書頂用大清年號。莊廷鑨是富室公子,雙眼又盲,未免細緻,終予小人以可乘之隙。
那姓朱少年去後,莊允城為替兒子解悶,叫家中清客讀給他聽。
吳之榮笑道:“冇甚麼!”撲滅油燈,重新翻閱。這一晚直看到雄雞啼叫,這才和衣上床,卻又在書中找了七八十處忌諱犯禁的筆墨出來,便在睡夢當中,也不住嘻笑。
當下剔亮油燈,翻書朗讀,讀到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太祖努兒哈赤即位,國號金,建元“天命”,俄然間心中一凜:“我太祖於丙辰建元,從這一年起,就不該再用明朝萬積年號,該當用大金天命元年纔是。”
但想本身眼盲,冇法博覽群籍,這部明史修撰出來,如內容錯誤過量,不但大名難享,反為人恥笑,因而又花了多量銀兩,延請很多通士鴻儒,再加訂正,務求儘善儘美。有些大有學問之人非財帛所能請到,莊廷鑨便展轉托人,卑辭相邀。太湖之濱向來文士甚多,遭到農戶聘請的,一來憐其眼盲,感其意誠;二來又覺修撰明史乃一件美事,多數到農戶來作客十天半月,對底稿或正其誤,或加潤色,或撰寫一兩篇筆墨。是以這部明史確是堆積很多大手筆之力。書成不久,莊廷鑨便即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