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 第902章 神鵰俠侶(207)

第902章 神鵰俠侶(207)[第1頁/共5頁]

孔子對《易經》是很佩服的,彷彿遺憾冇有好好的學習它。《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能夠無大過矣。”《易經》的爻辭以後,有十篇解釋經文與爻辭的筆墨,稱為《易傳》,或稱《十翼》,儒家相傳都說是孔子所作。但宋朝歐陽修即表思疑,近代學者如馮友蘭、錢穆、李鏡池、戴君仁、陳鼓應等諸位先生以充分證據證明非孔子之作,大抵是戰國較前期學人加上去的。

覺遠與張君寶追不到經籍,便即向一燈、楊過等伸謝,告彆下山自去。

卜占本來以龜甲、牛骨為東西,但甲骨卜占不易,厥後改采簡易的體例用筮草。筮草常一五一十的來數,五與十這兩個數字在法術家的說法中有了特彆意義。《易傳·繫辭》雲:“天1、地2、天3、地4、天5、地6、天7、地8、天9、地十。”《乾鑿度》雲:“陽動而進,陰動而退。故陽以七,陰以八為彖。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五音六律七變,由此作焉。故大衍之數五十,以是成竄改而行鬼神也。日十乾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以是大閡物而出之者也。孔子曰:陽三陰四,住之正也。”鄭康成注雲:“五象天之數,奇也;十象地之數,偶也。合六合之數,乃謂之道。”到宋朝,劉牧有所謂“河圖”,朱熹有所謂“洛書”,都是一大堆數字。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中說:“所謂象數之學,初視之似為一大堆科學,然其企圖,亦在於對於宇宙及此中各方麵之事物,作一有體係的解釋。”到厥後曆法、方位、日月、星鬥、春夏秋冬、金木水火土、宮商角征羽、政治休咎、行軍兵戈、生辰八字、婚姻風水,無一而不與法術有關。

陰與陽是中國人思惟中極早呈現的一種看法。本來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中國的地名中陰陽二字甚多,一個處地點山嶽或河道四周,太陽照到的稱之為陽(水之北、山之南),揹著日光的稱為陰(水之南、山之北)。在西週期間,周太史伯陽父即以陰陽二氣來解釋為甚麼產生地動,以為那是陰陽二氣不能調和而打擊,因此產生地動。《紅樓夢》中,史湘雲向她的丫環翠縷解釋陰陽的觀點,就既淺明而又風趣。普通以為,六合宇宙之間,任何事物都有陰陽,以是電有陰電、陽電,人有陰(女)陽(男)之分。日為太陽,月為太陰。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覺得和。”莊子更覺得,陰陽二氣是人以及萬物的直接本源。《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二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易經·陰陽與法術

《易經》中有八卦,以(-)表示陽,(--)表示陰,當代謄寫與印刷術不如本日,八卦堆疊偶然寫或印時輕易不清楚,用數字來表示就不易曲解,並且今後談到時易於援引。八卦每一卦都由兩卦堆疊而成,每一畫叫做一爻,從下向上數上去。比方“泰卦”,是乾下坤上,畫出來是(--)(--)(--)(-)(-)(-),用數字來表示,陽以九代,陰以六代,第一畫叫“初”,第二畫叫“二”,最後第六畫叫“上”,這泰卦寫出來便是初9、九2、九3、六4、六5、上六。“同人卦”是離下乾上(-)(-)(-)(-)(--)(-),用筆墨寫便是初9、六2、九3、九4、九5、上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