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去國[第3頁/共3頁]
夜幕將領,華燈初上,在造船廠觀察完的熊荊登階入堂時,正寢地宮俄然鐘樂高文。
“敢問太傅,此當如何是好?”趙妃起家向宋玉、孔謙素拜,兩人受之。
“然也。”孔謙頜下白鬍顫栗,“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拍,聲之飾也。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欲使大王克己,當施禮樂也。我觀正寢少有禮樂,當儘複之。
“大王複禮樂也!”幾年前王宮儘罷樂聲,上月開端諸樂儘複,郢都一時大家獎飾。
嘴上愛國事安然的,陣前愛國事傷害的,越聰明的人越能洞悉這個奇妙。作為一個鄭人,哪怕身上流淌著姬姓的血,也不能挽回鄭衛之風數百年來對人道的腐蝕。而這不但表現在身為兒子的宋義不敢參軍,也表現在作為父親的宋玉不敢出頭。
“何人吹打!”他大怒。他不喜好聽慵懶而有趣的鐘樂,更不喜好聽哀樂,現在地宮奏得就是祭奠之樂。
作為曾經有罪之人,李妃當然不敢說熊悍的傅保是錯的,本身是對的。她隻能順著兒子的意義答道:“羋女公子人在秦國,秦國乃我楚國之敵國,大王如何能親迎之?”
“啟稟太後,大王怒而止之,克己複禮,此大善也。”蒻席上坐著幾次病危,又幾次用皓瑪汁救回的孔謙。他老胡塗了,也不太體味熊荊,故而如此說道。
如果君王過分寵嬖一個女子,對國度而言絕非功德;如果君王又心存憐憫,那便將萬劫不複。這在祖父趙武靈王身上表現的淋漓儘致——如果祖父不是那麼的寵嬖吳娃,就不會承諾她死前的要求:廢嫡宗子公子章,立其子公子何;如果祖父不心存憐憫,就不會不幸本該即位為王的公子章,為他向已經即位的公子何討要封地,以使兩兄弟分國而治。
“已成君子?”熊悍比熊荊年幼幾歲,本年已十二歲,初期的磨難讓他變得早熟。他並不信賴母親的美意謊話,詰問道:“孩兒聞王兄素愛羋女公子,而羋女公子已被秦王封為夫君,王兄故而大怒……”
“王兄乃我楚國之大王,確不成犯險入秦,可我楚國卿士為何不為王兄分憂?”熊悍令人驚奇又非常天然地問出了這個題目。他的題目讓李妃無言以對。
孔謙看重禮樂疏導的服從,趙妃內心則不覺得然。如果禮樂規勸有效的話,天下又如何會禮崩樂壞?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還是調集了宮中就以荒廢的樂工,翻出已經生塵的鐘樂,等待熊荊從造船廠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