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第1頁/共2頁]
佛陀說:“十年雲遊,你們必然增加了很多見地。現在師父給你們上最後一課。你們看,郊野裡有甚麼?”
待統統弟子們都說完了,佛陀奉告大師:“明天的課就上到這裡。明天你們下山,遵循你們本身的說法去除草,一年後再返來。”
六祖慧能禪師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首要在於突破修持中對身心的固執。在慧能看來,心生各種法生,心滅各種法滅,染淨、聖凡關頭在於自心一念;心生善端即為善,心生惡念即惡。心性天然,本來清淨。故雲“本來無一物,那邊惹灰塵”。
妄念,又稱為“妄圖”。比方,我們淩晨睜眼,腦筋裡不竭想事情,各種動機、各種胡想、公事私事、人我是非、陳年舊事,就會像過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疇昔,又像奔騰不息的瀑布,冇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有很多割捨不下的事或物,那麼妄念是很難被斷根的。並且這些妄念不會自生自滅,顛末一段時候以後逐步構成牢固的看法悠長地占有人的大腦。斷根妄唸的最好體例就是大量接管樸拙、仁慈、寬大等良性資訊。以人的正念代替腦中的妄念與邪念,其他任何報酬的強迫體例都難以消弭思惟中的妄念。
對待妄念,我們要記著兩個詞:一個是“不忘”,另一個為“不起”。不忘“見宗自相光亮”,不起“遮遣、建立、棄取”等心,這是最最首要的。如許,妄念崛起時,壓抑它、不隨它跑,不產生任何愛憎、棄取之心,才氣感悟到清閒人生。
正如慧能禪師所說:“本來無一物,那邊惹灰塵。”我們不必將那些不實際的妄念掛於心間,讓“妄念”自心生、隨心滅吧。佛曰:一花一天下,一草一天國,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平靜。這統統都是一種表情。心若無物便能夠一花一天下,一草一天國。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全部天下,而全部天下也便空如花草。當你的心一念之間真正清淨了,在那一頃刻間,你的四週會如同蓮花到處開,到處都是佛國、淨土。
佛陀又問:“你們該如何撤除這些雜草?”
眾弟子一聽,都笑了,齊聲說:“郊野裡長滿雜草。”
佛陀帶領眾弟子雲遊四方十年後,回到了山上寺院前的一塊草地上。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腦筋和電腦硬盤近似,會把所見所聞的資訊都儲存起來。但和電腦硬盤分歧的是,人腦不但是一個儲存器,還是一片肥饒的泥土,你種下甚麼就會獲得甚麼。如果耳濡目染皆是熙攘打鬨、銅臭色慾,那你的心中毫不會長出一朵空穀幽蘭,隻會被慾望的藤蔓纏繞堵塞、不得安寧。這便是“妄念”的發展形式。
第二個弟子說:“師父,用火燒。”佛陀笑了一下。
第一個弟子說:“師父,隻要有一把鏟子就夠了。”佛陀點點頭。
第三個弟子說:“師父,在草上撒上石灰。”
一年後,弟子們都返來了。不過本來他們坐的處所已經不是雜草叢生,而是一片長滿莊稼的地步。這時,佛陀說:“明天我給你們補上這最後一課。要想撤除雜草,體例隻要一種:那就是在上麵種上莊稼。一樣,要想讓心靈不荒涼,獨一的體例就是涵養本身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