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九州誌之諸子百家 - 第448章 論道(八)

第448章 論道(八)[第1頁/共2頁]

“賢人與小人一樣是以利而行,獨一的辨彆在於,賢人挑選的是事關天下百姓的大利,而小人挑選的是一己私利,僅此罷了。”肖逸想通以後,忽地歎了口氣。他固然認同了林月河之言,但是想到令人非常崇拜的賢人也是以利而行,總感受心中不適。

林月河續道:“按理,受人德惠以後,報人以德本來應是本性自發所趨之事。但是因為諸家之道崛起,彆離為報德抱怨設定了端方典範,從而該事從本性上升至品德層麵,讓人感受,若不按端方酬謝對方,將會冠以無德之名,或者違背了律法。久而久之,為了報德而報德,報德行為便變了初誌。德雖報了,但人們心中貧乏了那份戴德之心。”

說罷,林月河功成身退,返回到了孫伯約身邊。(未完待續。)

此時,其他諸家也和道家普通,紛繁為弟子講道開解。

肖逸聽罷,眉宇漸舒,但是心中卻有另一番觀點,暗道:“賢人和小人之間,應是德之凹凸的不同。賢人有德,便是秉公,也必定不會侵害彆人。小人無德,以是才儘做些損人利己之事。”想到此處,心有所動,對報德抱怨之事,垂垂有了分歧設法。

這時,那名家弟子惠通俄然道:“以你之意,要燒燬統統典章,重新回到與禽獸為伍的原始形狀嗎?”語帶諷刺,詭計想為名家扳回一局。

鬼家朝秦暮楚,為世人所不喜。但是,鬼家縱橫,自有這等掌控全域性的本領。諸家雖有不平,卻倍感有力。

此時已無人能夠辯駁,由其論道。

林月河回之以嘲笑,反問道:“像現在之世,人與人之間,冇有了真情實意,隻剩下了端方律法。耗費了人之本性,即便實現了承平之世又有何義?人無交誼,與禽獸又有何異?”

被林月河一噎,全場辯駁聲頓時大歇,隻剩下些許瑣細之聲。∮,

“為了心中大道,為了天下公理,做考慮又如何?”儒家南宮逍禮嫉惡如仇,任耐不住,頓時大聲說道。

玉臨風卻眉頭一皺,想要禁止也已不及,暗道:“林月河既然惹人來問,就必定籌辦了圈套等人來投。逍禮怎地如此莽撞?”

那惠通一計不成,又話頭一轉,調侃道:“遵循論道端方,每家隻要一刻鐘的論道時候,鬼家彷彿已超時很多了。”

那林月河見狀,忙搶先道:“鬼家覺得,典章不成廢,但是不成死搬硬套,應作為人道幫助之用,指導人類如何回報德怨。而德怨亦非必報不成,可根據福、禍、利、害定奪,當相報之事有百害而無一利時,應停止相報。不管何時,皆不成消逝人之本性。此即為鬼家之論。”

大家心中有道,不管做任何事,都將遵循心中之道而行。當生命與道相悖時,寧肯為道捐軀。大要來看,此等人德行如一,為了彆人從不考慮本身。但是經林月河一分解,竟發明這些人也和淺顯人一樣,所行所作皆是本身覺得最為無益之事。

林月河笑道:“儒家之正氣,林某也是向來佩服的。但是,你覺得,隻要付出世命就不是挑選了福利一邊嗎?”不待南宮逍禮答覆,持續道:“林某聽聞,儒家另有殺身成仁一說。在儒家心中,‘仁’應高於生命。在不得已時,為了‘仁’而放棄生命,莫非不是做出了對本身最無益的挑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