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集體葬禮(求訂閱、求月票[第1頁/共3頁]
或許這內裡有他們的親人朋友,或許冇有,但是這個時候人們都忍不住有哭的打動,鼻子酸酸的,很多人第一次如此激烈的感遭到了一種叫‘同胞’的豪情,更多的人對‘中國人’這三個字有了更深切的瞭解。
娘娘山是山陰城西北的一座小山包,山不高,但是離縣城卻非常近,有山有水的,向來是山陰城老百姓歸天以後的風水寶地。
周衛國所部現在的番號是八路軍晉綏察軍區,但是周衛國在百姓當局軍委會那邊報備的但是百姓反動軍196旅,周衛國還是少將旅長。
事情看似費事,但也不過就幾個小時就籌議好了,而後各軍隊就開端繁忙了起來,籌辦個人葬禮的籌辦個人葬禮,組建新軍隊的組建新軍隊,統統都在有條不紊的停止中。
彆的而此戰過程中百姓當局曾在台兒持重創小鬼子,殲敵兩萬餘人,打出了中國抗戰史上第一個殲敵萬人以上的大捷,周衛國有幸參與此戰,他說甚麼也不會放棄。
隨後還是朱老總點頭,決定將新編的196旅的番號還給周衛國所部,已經編成的196旅改編為八路軍教誨旅。
山陰城外,人頭攢動,數以萬計的老百姓傳聞八路軍要在城外為統統陣亡的豪傑停止個人葬禮,竟然自發從山裡趕回城為豪傑送行。
護旗隊身後則是一群軍官乾部構成的扶棺手,打頭的鮮明是晉綏察軍區司令員兼196旅少將旅長周衛國。
不過雄師遠征毫不是說走就走的,還需求考慮很多事情,起首是關於軍隊番號的題目。
雖說國共之間有分歧有齷蹉,但是在這類環境下不管阿誰政治派係的軍隊,在老蔣以及軍委會眼裡都是保衛徐州的拯救稻草,如何能夠等閒地當炮灰?
隻見周衛國和彆的三名軍官抬著一副用木杆做成的簡易擔架,擔架上放著一具蓋著白布的陣亡將士的屍體,屍體上放著一塊顛末拋光措置的木板,上麵寫著陣亡將士的姓名。
整整一個小時,長長的扶棺隊纔算是走完,2129名陣亡將士的屍體被送到娘娘山安葬。
因為196旅乃是乙種旅,全旅下轄兩個團,外加部分離藝兵種,合計五千餘人。以是周衛國顛末一番考慮以後,決定將黃旭的第六大隊和第二軍分區第三大隊抽調出來組建成402團,由黃旭任團長,薑龍擔負政治委員。又將李政的第7大隊抽調出來,加上野戰病院傷愈歸隊的一千多老兵構成403團,由李政擔負團長,劉勝利擔負政治委員。
雖說延安方麵已經決定派周衛國所部東進插手徐州會戰,但是也不能便宜了百姓當局,何況一些原則題目還是要事前說明白的。是以延安方麵駐武漢辦事處和武漢方麵獲得了聯絡,並停止了簡樸的構和。
上午八點半,周衛國看看時候差未幾了,大步走到人群前,然後大聲說道:“時候到,下葬!”
人們來到之前熟諳的娘娘山,發明山上已經挖好了一個個兩米長一米寬兩米深的坑,統統的墓坑都是依山而建,擺列的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