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劃江而治,明獻帝變明高宗如何?(求訂閱,求月票)[第1頁/共5頁]
主子建議,朝廷能夠令安親王先屯兵鎮江、揚州,擺出一副籌辦收攏江南各處兵馬北撤的姿勢,然後再趁著朱3、耿精忠用心上遊的機遇,發大兵沿著長江和寶華山、五洲山之間的通道西進,然後乘機在棲霞山一帶修建大營!”
“皇上,”翰林學士熊賜履頓時就順著康熙的思路想到兩個候補秦檜了,“臣曉得兩人身在金陵,心在大清,必然能夠當好朱三太子的秦檜。”
陳廷敬的戰略聽上去蠻靠譜的!
“他當然求之不得,可朕不能冇有江南的稅賦啊!”康熙沉著一張麻臉道。
陳廷敬這纔敢持續往下說:“皇上,固然朱三太子必定難逃我大清的法網,但是他本身必定不這麼以為。他必然感覺本身是吳三桂、耿精忠之流扶起來的傀儡,如何都有一個漢獻帝的了局。但是這個漢獻帝,畢竟不如宋高宗啊!
而如許為了抱負糞土款項的人才,在哪個期間都是非常貴重的,如果糊裡胡塗被人一槍斃了就太可惜了。
他從速伸著脖子往江麵上看,一看就發明公然有一條挺大的官船已經分開步隊,向著閱江樓上麵的外金川門船埠開過來了。
剛纔黃植生一向拿著望遠鏡在看,遠遠就瞥見了王忠孝,也瞥見他部下的那些打冷槍的馬隊在外金川門城樓的垛口前麵出冇.
而第二個好處,則是能將朱三太子和耿精忠的重視力轉向西南的池州、承平、寧國、徽州等處.因為一旦皇上和朱三太子達成劃江之議,朝廷就會從九江撤兵,到時候就冇人替金陵的朱三抵擋李自成了!
“李中堂,”盧三好憂心忡忡道,“外金川門那邊可冇設防啊!如果真的有幾十個巴圖魯懦夫站住船埠,那費事就大了。”
這個“諸葛亮”如何還那麼多事兒?
彆的,耿精忠的軍隊在打下皇城以後,也大多開出了南都城,這是因為福建方麵傳來了出人料想的動靜!
黃植生拎著袍子,一起小跑著就來到外金川門內,還一邊跑一邊嚷嚷道:“世凱兄,李闖王現在不當闖王了,他想改當忠王,今後您得改口叫李忠王!”
“皇上,臣的意義是皇上使個詐,假裝許朱三太子一個明高宗的出息。”陳廷敬說,“這麼做有三個好處,一是穩定江北!現在朱三太子已經調派劉進忠渡江篡奪了江浦和六合兩縣,並且還開端在江浦、六合大辦團練軍,明顯是要運營江北了。固然以劉進忠一軍和戔戔兩縣的力量,是不成能擺盪我大清在江北的根底,但是民氣浮動怕是不免的。
“好!”顛末索額圖一番彌補,康熙終究能夠叫上好了,“隻要這個棲霞山大營在,金陵的朱3、耿精忠就會如鯁在喉,難以發揮!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夠隨時設防九江,放李自成這頭猛虎東下!”
外金川門不是南京內城的門,而是南京外城的門,門還在,卻早就不設防了——朱元璋為子孫留下的城池實在太大,要都設防上,起碼得有二十萬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