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嶽統領出兵不利,周先師遣匠下山[第3頁/共9頁]
(第一回完)
本來這是西夏軍到中原招鐵匠。那幫甲士本是打砸搶燒殺、欺男霸女慣了的。因為招工,上頭有令,隻好對人陪笑容,這些日子都憋得夠嗆。眼看招工最後一天,人數上已經超額,有個軍士趁鐵匠們都到了院子裡,就要犯渾。冇成想當鐵匠的丈夫不平。招工的一想這不可,改天還得押他們回夏都,如何也得殺一儆百。可半路又出來個程咬金。幾個西夏兵一合計,得先把王三橫製住。
“此刀名曰‘蘸碼刀’。精鋼打造以後,淬火措置。然後,還要蘸柴炭皮硝之碼。製刀之理,取自道家典範之一,《梅花易數》。是循五行相生相剋之理,乃,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故刀器雖輕,其刃不崩不卷,當遠勝夏金兵械。”
嶽飛在玄霧裡,邊攀邊看,如有所思,遂對同業世人道:
打鬥的鐵匠隻要蠻力,武功差遠去了。那壯漢是兵,但是練過兩天的。開端一手提留著褲子,被鐵匠一拳夯在鼻子上,流了半臉的血。比及了院子裡,他腰帶繫好,二人高低立判。鐵匠被一掌擊在肩上,膀子立馬耷拉下來。這還不算,壯漢失勢不饒人,回身就是一腳。這招叫‘怪蟒翻身’,乃是兩軍陣一擊斃敵的殺著。
“好!師父,我當即出發。”
“中了中了!”
是年,金國犯境,攻破宋都開封,擄欽徽二帝,逼其向南遷都臨安,即本日杭州。高宗趙構遂即位,年號建炎,史稱南宋。
兩戰下來,嶽飛心急如焚。隻好千裡策馬,去陝西華山請教恩師周老先生。一起之上,天已轉涼,無邊落木蕭蕭而下,滿目淒冷氛圍。入夜,秋蟲唧唧,攪人睡夢。嶽飛展轉不眠,想到出師倒黴,壯誌難酬,不由胸內梗阻,乾脆披衣而坐,月光之下,填詞《小重山》一闋,以吐心中塊壘。詞曰:
周侗見嶽飛中意,又說:
嶽飛這一詞,道出他當時歸返幼年學藝之地煩悶的表情。是呀,在天下高低不作為的大環境下,小我的氣度抱負,的確極難發揮。
“師弟,當年於學習一節,恩師是如何教我們的?”嶽飛聞言問道。
一起上,很多避亂避禍的。拖家帶口,三五成群,都是衣衫襤褸,麵有菜色,大家惶惑不成整天。三橫胸中有氣:你們金夏打鬥,到我宋境乾甚麼?朝廷武備不修,竟致於此,看來我下山助嶽帥真是對了。另方麵,他見災黎氣內也老邁不忍,就東濟數文,西助半吊,冇走幾裡,所帶川資散出去大半。他走著走著,冷丁一摸荷包,不由兀自吃驚,心想這麼著不是事兒。這隻行了一日,再下去拿甚麼用飯住店?
三日以後,嶽飛等將策馬來到華山周家營前。俗話說“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山之險,容不得嶽飛騎馬登頂。以是行了一半,世人棄坐騎沿石階上山。山路越攀越險。但見怪石嶙峋,野木叢生。登高四望,遠處山壑當中,倒是風景垂垂好了起來。遍山蒼鬆翠柏,到處絕壁陡壁。走著走著,不覺迷霧漸起,越來越濃,將山嶽石路半隱起來。行間,離周家營但是近了。曾經朝夕相處的寨牆草舍,在霧中若隱若現,幼時的影象,就像泉湧般閃現在嶽飛麵前。是那麼清楚,如同昨日普通。但細想之,卻又有些恍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