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華夏的榴彈炮史[第1頁/共2頁]
劉博然搖了點頭,這接下來的兵戈,貌似都是打高科技,將領的職位越來越低了。阿誰國度再牛逼,幾百個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疇昔,多少將領都白搭。
1934年百姓當局從德國入口的第一批共24門萊茵金屬公司出產的32倍口徑的150毫米榴彈炮,當時國軍對那批榴彈炮要求的射程是15千米,而30倍口徑的sFH18的射程隻要13千米,不能達到國軍要求。
一時候,在南京四周能夠看到戴著德國M35式鋼盔的中原兵操縱的德國製88mm口徑的高射炮。德國製75mm炮、博福斯炮、韓塞爾、M.A.N牽引車,以及其他德國兵器在南京街上列隊行進。
實在這類炮,中原也有,但是不在八路,八路哪有閒錢買那玩意啊,有閒錢他們都買槍了。國軍有錢,1928年底德國方麵派來鮑爾上校招聘來華擔負軍事參謀,開啟了中德軍事交換。
“我阿誰去!團長,你就不要惦記那玩意,我們國度不獨立,反麵平,不要想有閒錢來研討那玩意,那玩意都是美國那樣,有錢並且另有人才玩得起的,日本和德都城冇得玩,因為那是錢燒出來的東西,你以為那是造炸彈啊,那是造戰役,有核兵器的國度,誰都不敢對他動武動武,我曉得的,這個天下也隻要小鬼子有福分享用兩顆呢!其他國度都冇有這,變牲口得來的“福分”。”
國府訂購這批重炮是為了組建重榴彈炮兵團,德國遲遲不交貨,此事隻好一拖再拖。所幸厥後德方在36年底交了貨,百姓黨陸軍摩托化重炮團才得以建立,即炮兵第10團,而這比原打算晚了近兩年的時候。
1936年德國運交中原二千三百萬馬克軍器,1937年德國運交中原八千二百萬馬克軍器,此中有150毫米要塞大炮,用於長江江防,高射炮、步槍、機槍、迫擊炮、重機槍、多量各式彈藥,M35鋼盔,以及魚雷240枚、快艇多少通訊東西,另有製鋼、煉焦、化工、兵工出產機具等設備。
李雲龍倒吸一口冷氣,感喟說道:“可惜了,你如果有阿誰設想圖就好了!”
因而萊茵金屬公司專門為中原設想了這類32倍口徑的150毫米榴彈炮,並終究在幾家廠家的投標中勝出。該炮中方的全稱是“32倍15公分重榴彈炮”,簡稱“32倍15榴“。
相對於中原需求德國的幫手,德國有求於中原的是罕見計謀金屬--鎢礦砂,它是製造鎢合金鋼的關頭質料,與製造槍炮有密不成分的乾係。當時亞洲的產量占環球產量的80%,中原華南地區的產量又占亞洲第一,中原的鎢產量占有天下舉足輕重之職位。兩邊議定用以貨易貨體例來停止貿易,中德兩國通過如許的雙邊經濟來往均深蒙其惠。
對於兵器汗青,劉博然就太熟諳了。
這批150毫米榴彈炮當年由中方調派技術職員前去德國停止了嚴格的監工和驗收。明天儲存在軍博室外展館的即為這批火炮中的一門,傳聞是1949年上海時緝獲的。至今上麵還能看出劈麵中方驗收職員的驗收戳記和有中方職員謄寫由德方刻製的金屬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