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1)[第1頁/共4頁]
《軍讖》曰:“賢者所適,其前無敵。”故士可下而不成驕,將可樂而不成憂,謀可深而不成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表裡不信賴;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夫將者,國之命也。將能製勝,則國度安寧。
①靡:否定詞,相稱於“無”。
⑧娭(xī):通“嬉”,玩樂,玩耍。
葛藟(lěi):葛藤。
⑦綏:安撫。
《軍讖》曰:“軍以賞為表,以罰為裡。”獎懲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爨(cuàn):燒火做飯。
⑤末:開端,樹梢。
⑨簞(dān)醪(láo):簞,竹製或者葦製的圓形盛器。醪,醪糟,帶殘餘的米酒。
夫主將之法,務攬豪傑之心,賞祿有功,通誌於眾。故與眾同好,靡①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
擔負軍隊主帥的要訣,在於務必皋牢豪傑豪傑的心,給有功的人施以重賞,讓部下明白本身心中的設法。是以,與世人目標分歧,就不會有不勝利的奇蹟;與世人反對的目標分歧,就冇有無堅不摧的仇敵。國治家安,是在於任用了有才調的人;國亡家破,是在於落空了有才調的人。
《軍讖》曰:“上行虐,則下急刻;賦斂重數,科罰無極,民相殘賊;是謂亡國。”
《軍讖》曰:“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埋冇,不肖在位;國受其害。”
③賊:禍害。
《軍讖》曰:“世世作奸,侵盜縣官,進退求便,勉強弄文,以危其君;是謂國奸。”
②讖(chèn):科學的人指即將應驗的預言和前兆。
夫為國之道,恃賢與民。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則策無遺。所適如支體相隨,骨節相救;天道天然,其巧無間。軍國之要,察眾心,施百務。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怨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強者抑之,敵者殘之,貪者豐之,欲者使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毀者複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滿者損之,歸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脫之。獲恪守之,獲阨塞之,獲難屯之,獲城割之,獲地裂之,獲財散之。敵動伺之,敵近備之,敵強下之,敵佚去之,敵陵待之,敵暴綏⑦之,敵悖義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因勢破之,放言過之,四收羅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焉知利之地點!彼為諸侯,己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處。
夫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囚。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⑨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全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冬不平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成離,可用而不成疲;以其恩素蓄,謀素合也。故蓄恩不倦,以一取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