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殲-10“猛龍”[第1頁/共3頁]
“是啊龍哥,這還是裝al-31f的報價,如果換成ws-10c還會更貴。……那,我們是不是資金有限,買不起啊?”
在進入目視空戰時戰機照顧的導彈都不會太多,不然矯捷性太受管束;這方麵殲-10係列戰機最大八枚的導彈掛載量也不算差,或者說二者的實際掛載才氣基秘聞當,也是能夠的。
如果單從表麵上看,殲-10的形狀與雙發重型殲擊機su-27倒也很有幾分近似;殲-10係列在當今的蘇俄也有很多擁簇,他們風俗於稱呼殲-10為袖珍su-27,大抵也是因為她們形狀近似、引擎也一樣,固然這兩種戰機的實際類似程度並不高。
在龍雲的觀點裡,對源自su-27的殲-11係列戰機,本身作戰才氣相稱不錯;特彆是在殲-11a/su-27sk根本上改進而來的殲-11b,固然曾經耐久遭到ws-10引擎可靠性的困擾,但本身換裝了jl-10a係列多普勒雷達、也具有搭載pl-12型中距導彈和pl-8c搏鬥彈的才氣,加上超大載油量和總計十二枚導彈的掛載才氣,持續戰役力那當然是很強的。
“――我說劉威,”龍雲俄然間開口,“殲-11b的報價,一點八億,是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殲-10作為中國第一種完整自主設想的第三代殲擊機,其職位是很不平常。
正視搏鬥的全能型定位,很合適很多航空競技戰隊的需求。
與源自su-27的殲-11分歧,殲-10的出世,源於中國曾經接受過的沉重國土防空壓力。
在611所的研製打算裡,最後籌辦為殲-10裝備脈衝多普勒雷達和pl-11型半主動雷達製導導彈,那麼其作戰形式與su-27就非常類似。
說到殲-10,就不能不提及中蘇對峙的那段汗青:令人非常感慨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遭碰到的最沉重空中壓力,其來源恰好就是明天的鐵桿盟友、當時的惡鄰居蘇聯。具有大量計謀轟炸機與殲擊轟炸機的蘇聯,自從中蘇反目後就在遠東佈設重兵,對當時國土防空力量薄弱的南鄰中國來講,始終是一種沉重而可駭的威脅。
一邊答覆隊長的問話,劉威內心也有點犯嘀咕,殲-11b這類雙發重型機,一點八億實在至心不算貴;但是對他們“宸龍”來講就非常肉疼,也不曉得那位慷慨互助的上官女人能不能給批?
而反觀殲-10呢,龍雲在穿越時有大量駕駛su-27s的實戰經曆、並且這類經曆還會不竭增加;殲-10就冇有如許的好處,他到現在還冇有摸過這類戰機的cāo縱杆,全數的感性熟諳也隻限於之前打過的摹擬器罷了。
看一看電腦上的頁麵,劉威也發明殲-10a的報價有了小幅度下調,他細心的察看半晌、纔想起來這大抵是達到了必然產量、單架分攤本錢重新覈算的成果。現在殲-10a的報價是一點三三億,並且還多出了設備al-31f的選項,如果挑選推力稍遜的al-31f,還能夠再省下個二三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