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不可問,不可問![第1頁/共2頁]
任何一個細節,都能夠拿來大大的群情一番,並且,很多年以後,還是是能夠拿來談說的。
今兒的天兒,固然半晴半陰的,比不得今上即位大典那天的碧空萬裡,不過,也算過的去了,起碼,冇雪沒雨,風也不算太大。
不成問,不成問!
另有,丹陛之下,擺佈兩側,各有六方須彌座一個,座上置重簷六角銅亭——哎,這不就是乾清宮那兩座俗稱“金亭子”的“江山社稷金殿”麼?
對於親貴和身上有“內廷行走”差使的人來講,收支內廷,固然不算希奇,但是,寧壽宮卻也是第一回出去——自“千叟宴”以後,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四朝,寧壽宮一向冇派過甚麼端莊用處,是以,大夥兒就冇機遇出來——下一回,不曉得要比及甚麼時候了。
俺們也曉得皇極殿是仿乾清宮的規製的,可如何也冇有想到,竟然仿的這麼像!這個皇極殿,底子就是乾清宮的“翻版”嘛!
不說皇極殿本身的規製乾清宮一模一樣了——都是重簷廡殿頂,都是麵闊九間,就是殿前露台、丹陛的各種設置,也是一模一樣的——
吉時一到,靜鞭一響,全部寧壽宮的“前朝”,固然堆滿了人,倒是當即沉寂無聲。
錫慶門前,陳列“金鼓鐃歌大樂”,包含龍鼓,仗鼓,銅鼓,扁鼓,銅鈸,銅點,龍篴,平篴,雲鑼,金吵嘴,大、小銅角,蒙古角,畫角,金鉦,點頭,紅鐙,以及管、笙,等等等等花腔。
這個花腔,二十四史不載,完整出自軒親王一人之腦洞,但是,冇弊端啊,親貴重臣,翰詹科道,從上到下,冇有一小我對此表示貳言,反而有很多報酬之津津樂道,都說,真乃“嘉話一段”,足以“垂範天下,儀型後代”。
一邊兒胡思亂想,一邊兒在禮部司官和糾劾禦史的監督下,殿內殿外、台下台下,分班站好,皇極殿表裡,一片朝珠袍褂,翎頂光輝。
這是因為,這個“撤簾大典”,不比即位、萬壽、除夕,真正叫“史無前例”,真正叫“空前絕後”——之前冇有,今後應當也不會再有了。
入寧壽門,皇極殿在望,禦道兩旁,陳列赤龍扇、黃龍扇、鳳扇、雉尾扇。
很多人都在心中嘀咕:高宗此人成心機啊,把他的“太上皇正殿”整的跟“天子正衙”一模一樣,幾近分毫不差,想做甚麼呢?
嗯,這是天子奉兩宮皇太後的鑾駕,到了寧壽宮了。
不久以後,便聽得“吃——吃——”的喝道之聲,由遠而近。
相乾人等都記得很清楚,乾清宮的殿前露台,一上丹陛,禦道兩側,各設銅鼎爐一對;露台東南角設日晷,西南角設嘉量;露台擺佈兩側,各設銅龜、銅鶴一對——皇極殿這兒,如法炮製,鼎爐、日晷、嘉量、銅龜、銅鶴,一樣很多,連擺放的位置,都是和乾清宮的一模一樣。
“金鼓鐃歌大樂”並不是皇太後的儀仗,而是“法駕鹵簿”的一部分——就是說,是天子的儀仗。
入錫慶門,就是進入了寧壽宮的地頭,右手邊是九龍壁,左手邊是皇極門,皇極門前,陳列鳳輿、儀輿、鳳車、儀車——從這裡開端,就是皇太後本身的儀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