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你是愛新覺羅家最好的朋友[第2頁/共4頁]
“關卓凡呢,”慈安說道,“天然是宗室,但老是姓瓜爾佳,不是姓愛新覺羅!再者說了,他主持當局,如果不派他主持集會,拿你們的話說,呃,就是‘陳跡太著’,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了,這個,呃,就不大好了。”
母後皇太後是這麼說的:“文祥,你是文宗天子的白叟兒,是真正的本身人既然是本身人,我就和你掏掏心窩子,說幾句……梯己話吧。”
“另有,”慈安說道,“懿旨上說,‘加派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外務部會辦大臣、工部尚書文祥,協同軒親王,主持王大臣集會’‘協同’兩個字,實在說的不大對,或者說,實在是應當倒轉了過來,由關卓凡‘協同’你纔對。”
文祥連連叩首:“這個‘請’字,請母後皇太後收回,臣千萬不敢當,千萬不敢當!”
舉國高低、中外諦視標“王大臣集會”,終究要召開了。
寶廷倒是年紀既輕,描述又好,長身頎立,神采飛揚,一身縞素,不但冇有壓下他的風采,反而襯的他玉樹臨風,在一堆苦衷重重、神采暗淡的人中,愈發顯得矯矯不群,的的確確,是一副“林下名流”的氣度。
母後皇太後並不需求他明白附和“鬨家務”一說,自顧自的說了下去:“既然無所謂誰對誰錯,那麼,這個集會的主持,約莫就是個調劑、說和的意義既然是調劑、說和,天然就不能由……‘家裡的人’來做,不然,嗯,既在局中,各有態度,何故服眾?”
“王大臣集會”的與會人數,又遠遠多過了“議立嗣天子”一會,軍機處是不管如何塞不下了。這類國度最高層級的集會,又不能像“鐵路大辯論”那樣,搬到宮內裡去。找來找去,最後決定,“假座”內閣大堂。
母後皇太後這番話,一個“既然”接著一個“既然”,絲絲入扣,順理成章,極有事理的模樣,文祥心中暗道:這番話,背後必然有高人指導啊甚麼“既在局中,各有態度,何故服眾”,也不是母後皇太後常日裡說話的口氣啊。
如此一來,與會者就舒暢多了。
“太後!……”
母後皇太後頓時就替他答疑解惑了。
內閣大堂的東、西配房各三間,東配房為漢票簽房,由北至南的三間,順次為中書抄錄真簽處、侍讀擬寫草簽處、收貯本章檔案處;西配房則為蒙古堂。這些處所,都提早打了號召,是日上午,不必入直。
文祥心知,這必然是關卓凡的意義,何故如此,啟事約莫也猜得出來。既然在他這兒講不通,就隻好遞牌子請見,向母後皇太前麵辭。
不過,再如何說,內閣大堂也比軍機處軒敞的多,勉強能夠塞的下“王大臣集會”的與會者。彆的,因為內閣大堂是一個獨門獨戶的院子,保密、關防都很便利,院門一關,即便窗戶翻開,通風透氣,亦無保密之虞。
是日,軍機“叫起”以後,一眾親貴重臣,假座內閣大堂,籌辦與會。
“我們主子,”孟敬忠滿臉堆笑,“就要起駕回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