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1頁/共3頁]
每念至此,關卓凡都不免懊喪,因為就連他本身,隻怕也不是單靠那一份養廉銀子就能夠活下來的。他當然不是奢糜無度的人,不過若要讓他學海瑞,一清如水,那也不肯——就現在,京內裡還養著兩個嫂子,這裡目睹得又要納一個美嬌娘進宅。他的脾氣,又是風雅利落的一類,是以要保持如許的場麵,也不是小數。
但是再轉念一想,這個東西,彷彿不止是派送電報這麼簡樸……
而朝廷對處所上的管束,也因為比年戰亂,呈現了一個可貴的空窗期——當然對大員的任命上還是抓得極緊,但創辦的事件這一項上,隻要以軍務為號令,無不準予。處所督撫日漸權重,已是不爭的究竟。
三個月,聽上去不成思議。
一步也錯不得。
一想起操守這兩個字,關卓凡頭疼得很,並且打內心發怵——這真恰是個絕大的困難,恰好又不是一時三刻能夠處理的事情。大抵來講,凡是本來在洋人部下做過事情的,相對而言操守就要好一點,比如利賓、卞寧如許的人。而凡是本來從宦海裡混出來的,那就多數不敢恭維,真正像趙景賢那樣,廉潔到一介不取的人,鳳毛麟角。
這三個月,是殘局。
想著想著,終究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郵政麼?
提及來,兩宮和恭王要召他回京,不乏要以他的實例,來對抗保守派的意義。
*
對於如許的人,關卓凡亦有本身的體例——你說你的,我乾我的,決不去做是非對錯的口舌之爭,乾了再說。如果出了漏子,過後另想體例去彌縫。隻要在兩宮和恭王那邊的根底不倒,那就老是能夠圓得返來的。
說是“之多”,細細算下來,每個月一千兩,實在也未幾,因為這內裡除了巡撫大人本身和家裡的用度以外,還要用在幕僚的束脩、家仆長隨的薪餉、來往的應酬、親戚朋友告幫、以及時不時的犒賞等開消上麵。
不過——豪傑難過美人關!想到了這個說法,好歹才感覺內心頭有了一個安撫,庶幾能夠自欺欺人了。
現在江蘇一省,人、財、物、兵,無不利市,再加上一個上海,是最好的視窗。
恭親王不輕易,這一回他“鬼子六”的名號,隻怕更要坐實了。關卓凡傳聞,都城內裡,已經有人在大街上張了無頭貼,那一副春聯,工緻得很——“鬼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弟子拜異類為師”,把朝廷、洋鬼子、軍機,都一併罵了出來。一時在大街冷巷轟傳,申明不唯是一幫保守的大臣反對洋務,連普通的老百姓,對洋鬼子的玩意兒,也都是敬而遠之的。
他暗裡辦了電報,然後靠著電報,用幾千兵擋住了李秀成幾萬人。那麼你說電報好不好呢?他弄了兩艘炮艦,然後軒軍海軍仰仗這兩艘船,半天工夫就打倒了不成一世的“航王”唐正財,那麼朝廷該不該有炮艦呢?
關卓凡心想,說這個時候“民智未開”,約莫不能算錯。
而籌算創辦的第二件洋務,不測得很,是由電報派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