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一百萬兩的大買賣[第1頁/共4頁]
很多民氣動了,每年有一成的收益率,哪有不對勁的。去買田產,不說田有價無市難買。並且田買過來多數還得佃出去,一畝良田一年產稻五石,耕戶上交一半,得二石鬥,最後去殼得米一石七八鬥擺佈,還得上交田稅等部分,最後收益不過是一石多些糧。折銀可得一兩多點,而一畝良田現在也都得十幾二十兩乃至更高,算起來,年收益遠達不到一成。
一斤私鹽賣一厘五,一擔一錢五,這一年一百萬擔,那就是十五萬兩。
不,有鹽,並且有很多的鹽。
冇有人想在這個時候硬碰劉鈞這個閻羅王。
兵士們出去,是給他們奉上一個本子。
劉鈞看著這些人,倒是搖了點頭。那些鹽商或許看不上阿誰新發明的礦場,可劉鈞曉得後倒是相稱的衝動,因為鹽商們看不上礦場,是因為他們隻是賣鹽的,不是產鹽的人。產量不高,天然也就冇吸引力。
先前獨一讓劉鈞躊躇的隻是應城的鹽礦有多少的儲量,他派了很多人疇昔查探,發明那片地區該當是一個大鹽層,量很大,起碼百年內都不消擔憂冇鹽采。
而大明朝廷一年的國庫收稅不過二百多萬兩。
心動,確切有很多民氣動了。(未完待續。)
好多人都曉得,這個周文順背後是靠著武昌城裡的楚王家的一個郡王的,如許的乾係已經夠硬了,但現在,人死了,家人都在獄中,十幾萬的家財全都被抄冇了。
有個鹽商站起來問,“那我們投了銀子出來,算是鹽廠股東嗎,那能參與鹽廠的辦理決策嗎?”
本來那邊本來是一個石膏礦洞。之前的礦場主開采石膏時,隻取白石膏,而把與之共生的高低兩層青石膏做為廢渣棄之洞外,然後廢碴日積月累,構成小山。天下大雨,衝淋產生的水流到四周的稻田,把稻苗弄死了。本地百姓發明那弄死稻草的水帶鹹味,熬煮能出鹽。膏洞四周農夫便用廢碴浸水取汁,代替食鹽,周邊住民都接踵效仿。
當然,帳不能這麼算,在坐的並不是純粹的私鹽估客,他們實際上多數都有官鹽販子的身份。這就意味著,他們能夠把這不交稅的便宜私鹽用官鹽的項目賣出去,而這代價倒是天差地彆的,十倍差價,乃至偶然能達到四十倍差價。
“按我們的預期,你們投出去的銀錢入股,每百兩一股,一年差未幾能獲得十兩銀子的回報。這就是一成的年收益了,比起你們把銀子埋在窖裡,或者把銀子拿去買房置地,這個收益必定更高。”
固然私鹽價比糧價要低,可私鹽倒是能源源不竭的熬出來,糧食產量倒是牢固的。
“彆的,你們的股本也不消擔憂,三年,隻要滿三年,那麼你們隨時能夠把本金撤回支出,我們一分很多的退回。”
有些鹽商感受有些絕望,開端交頭接耳起來。
“當然能答應。”劉鈞笑著對那名鹽商道。“諸位有所不知,皇上讓劉某編練新軍,但朝廷現在一時冇有糧餉拔付,是以皇上讓某多方自籌。現在我籌算采鹽措餉,這能幫朝廷處理一個大題目,朝廷當然會同意。究竟上,我已經向陛下上呈了奏摺,要在應城采鹽,而皇上已經答應我在應城辦鹽場,鹽場合采之鹽能夠發賣,所得用做練習兵馬的軍餉賦稅。”